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17-04-18 浏览次数:788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选择题</b><b></b>
  •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石蜡熔化 B . 钢铁生锈 C . 石油分离出汽油 D . 矿石粉碎
  • 2. 以下几种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 B . 将NaCl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 C . 加碱研磨后闻气味鉴别铵态氮肥 D . 分离溶液中析出的KNO3晶体
  • 3. 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自然界中的水绝大多数是纯净物 B .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 . 用滤纸过滤不能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D . 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 4. 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上的一种基本方法.请你判断:在下面四种化合物中,其中一种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的是(   )
    A . H2SO4 B . FeSO4 C . CuSO4 D . Na2CO3
  • 5. 我国首颗天文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指定轨道运行已一年多,频繁记录到超大质量黑洞CTAl02的伽马射线爆发,“悟空”每天传送回500万个粒子信息,粒子包括原子、电子、中子等.下列关于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 B . 原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故它不可再分 D . “丹桂飘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6. 下列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
    A . O2:可以表示一个氧分子 B . Ne:可以表示一个氖原子 C . Fe2+:可以表示一个铁离子 D . CO2:可以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 7. 铷是制造导弹合金材料的重要元素,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铷元素符号是Nd,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铷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是144.2 C . 铷原子核内有60个中子 D . 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0
  • 8. 为使苹果树茎叶茂盛,果实硕大,增强抗旱能力,可以施用的一种化肥是(   )
    A . CO(NH22 B . NH4H2PO4 C . NH4NO3 D . KNO3
  • 9.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 . 赤铁矿 B . 不锈钢 C . 黄铜 D . 生铁
  • 10. 某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其中某标题中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该标题可能是(   )
    A . PM2.5与雾霾天气 B . 新春联欢晚会上的舞台烟雾 C . 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D . 在通风不良的室内使用煤炉
  • 11.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浓硫酸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B . 消防队员用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来灭火 C .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去餐具上的油污 D . 香烟的过滤嘴可滤除一些有害物质,故吸烟对人体无害
  • 12. 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少量的甲醛 B . 为预防坏血病,可食用适量新鲜水果 C . 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 D . 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 13. 下列有关物质混合后的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将二氧化碳通入无色酚酞试液后溶液变成红色 B . 生锈的铁钉放在稀硫酸中,溶液变成浅绿色 C . 在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滴加数滴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D . 铵盐与碱溶液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 14.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 B . 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C .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D . 反应物中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 15. 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所选试剂不合理的是(   )

    物质

    杂质

    所选试剂

    A

    CaO

    CaCO3

    稀盐酸

    B

    NaOH溶液

    Ca(OH)2溶液

    碳酸钠溶液

    C

    Cu

    CuO

    稀硫酸

    D

    CO

    CO2

    氢氧化钠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16.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1℃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 . t1℃时,取少量甲的饱和溶液,加入少量乙,不能再溶解 C . t1℃时,取少量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变成不饱和溶液 D . 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
二、<b >填空题</b>
  • 17. 用下列常见物质来完成以下各题:①干冰②葡萄糖③硝酸铵固体(填序号)
    1. (1) 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2. (2) 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3. (3) 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的是
  • 18.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以下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1. (1) 自来水作为生活用水,加入肥皂后产生的泡沫较多,此井水是(填“硬水”或“软水”)
    2. (2) 在农村烧锅做饭时引燃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3. (3) 下列物质都可以用来作为燃料:①煤 ②氢气③石油④天然气.其中最清洁的燃料是(填序号)
    4. (4) “科学膳食”是人类健康的保障,营养学家建议每天早晨喝一杯豆浆,主要是摄入       (填序号)
      A . 维生素 B . 蛋白质 C . 油脂 D . 糖类.
  • 19. 试从O、H、C、Ca四种元素符号中,按要求选择正确符号组成化学式填空:
    1. (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
    2. (2)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3. (3) 可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是
  • 20. A、B、C、D分别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金属、酸、碱、盐中的一种.如图A、B、C、D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彼此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与B能发生中和反应,D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多的金属.请回答:

    1. (1) B属于(填“酸”、“碱”、“盐”)
    2. (2) A与D反应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3. (3) 若C是CuSO4 , 写出C与D反应色现象
三、<b >实验探究题</b>
  • 21. 请根据如图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 (1) 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为
    2. (2) 加入药品前一定要先
    3. (3) 若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要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其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用接口字母顺序连接)

    4. (4)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22.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未看到明显的现象.部分同学产生疑问:酸和碱到底能否发生反应?
    1. (1) 该小组同学又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并振荡

      观察到溶液由色变为无色.

      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同学们对(1)实验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展开探究,做出如下猜想:

      小明的猜想是:只有Na2SO4

      小亮的猜想是:有Na2SO4和NaOH;

      小丽的猜想是:有Na2SO4和H2SO4

      你认为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若要验证余下两种猜想中的一种是正确的,请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1)实验后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

      的猜想正确

四、<b >计算题</b>
  • 23. 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与20gCu﹣Zn合金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80.5g,同时生成氢气0.4g,试计算:
    1. (1) 样品中锌的质量为 g.
    2. (2) 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