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天津市芦台一中等六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

更新时间:2017-04-14 浏览次数:60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5高二上·临川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 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 . 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D . 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
  • 2. 下列数据不一定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   )
    A . 化学反应速率v B . 化学平衡常数K C .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K D . 水的离子积常数Kw
  • 3.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条件下,能说明下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 反应2SO2(g)+O2(g)⇌2SO3(g) 容器内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B . 反应A2(g)+B2(g)⇌2AB(g)容器内A2的消耗速率与AB消耗速率相等 C . 反应N2+3H2⇌2NH3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D . 反应4A(s)+3B(g)⇌2C(g)+D(g)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 4. 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下所示:

    H2(g)+Cl2(g)═2HCl(g)△H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H﹣H键比Cl﹣Cl键稳定 B . △H=﹣184.5 kJ•mol1 C . 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高 D . 在相同条件下,1mol H2(g)和1mol Cl2(g)分别在点燃和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2mol HCl(g),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时△H相同
  • 5. 已知反应 2NH3⇌N2+3H2 , 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 N2+ H2⇌NH3 的平衡常数为(   )
    A . 4 B . 2 C . 1 D . 0.5
  • 6. 化学反应4A(s)+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 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1 B . 2 min内,v(B)和v(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减小的 C . 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1 D . 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是3:2:1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B . 汽车尾气的催化转化装置可将尾气中的NO和CO等有害气体快速地转化为N2和CO2 , 其原因是催化剂可增大NO和CO反应的活化能 C . 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D . 在“中和热的测量实验”中测定反应后温度的操作方法: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经玻璃棒引流缓缓倒入盛有盐酸的简易量热计中,立即盖上盖板,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不断搅拌,准确读出并记录反应体系的最高温度
  •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常温下,pH=3和pH=5的盐酸各10mL混合,所得溶液的pH=4 B . 当温度不变时,在纯水中加入强碱溶液不会影响水的离子积常数 C . 液氯虽然不导电,但溶解于水后导电情况良好,因此,液氯也是强电解质 D . 溶液中c(H+)越大,pH也越大,溶液的酸性就越强
  • 9. 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
    A . pH=6.8的溶液 B . 常温下,由水电离的OH离子浓度为1×1013 mol/L C . 加入酚酞,不显红色的溶液 D . 常温下,溶液中的H+离子浓度为5×107 mol/L
  • 10. 在相同温度时,100mL 0.01mol/L的醋酸溶液与1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A . 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 B . 与Mg反应的起始速率 C . OH的物质的量浓度 D . 溶液中
  •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室温下用广范pH试纸测得某氯水的pH=4 B . 将稀氯化铁溶液和稀硫氰化钾溶液混合,溶液呈浅红色,无论向其中加入浓氯化铁溶液还是浓硫氰化钾溶液,红色都会加深 C . 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会导致待测碱液浓度结果偏高 D . 实验测定酸碱滴定曲线时,要保证整个过程测试和记录pH的间隔相同
  • 12. 一定条件下,某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内存在下列平衡:2HI(g)⇌H2(g)+I2(g);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如改变体系温度,体系颜色一定发生变化 B . 如仅仅改变浓度这一条件,使得体系颜色加深,则上述平衡一定正移 C . 继续充入HI气体,则HI的转化率将减小 D . 温度不变时,当体系颜色变浅,则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将减小
  • 13. 重铬酸钾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橙色)+H2O⇌2H++2CrO42(黄色)

    ①向2mL0.1mol•L1 K2Cr2O7溶液中滴入3滴6mol•L1NaOH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向所得溶液中再滴入5滴浓H2SO4 , 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②向2mL 0.1mol•L1酸化的K2Cr2O7溶液中滴入适量(NH42Fe(SO42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发生反应:Cr2O72+14H++6Fe2+=2Cr3+(绿色)+6Fe3++7H2O.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实验①②均能证明K2Cr2O7溶液中存在上述平衡 B . 实验②能说明氧化性:Cr2O72>Fe3+ C . CrO42和Fe2+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 D . 稀释K2Cr2O7溶液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减小
  • 14. (2016高二上·葫芦岛期中) 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 .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 .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
  • 15. 对于可逆反应  2AB3(g)⇌A2(g)+3B2(g)△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6. 假设体积可以相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0.2mol•L1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 B . 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4 C . 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D . 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
  • 17. 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SO2的催化氧化反应.若起始时c(SO2)=c(O2)=6mol/L,平衡时测得c(O2)=4.5mol/L,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SO2的转化率为60% B . SO3的产率为60% C . 平衡时总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7:8 D . 平衡时V(SO2):V(O2):V(SO3)=3:3:1
  • 18. 在如图所示的三个容积相同的容器①②③中进行如下反应:3A(g)+B(g)⇌2C(g)△H<0,若起始温度相同,分别向三个容器中通入3mol A和1mol B,则达到平衡时各容器中C物质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A . ③②① B . ③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②①③
  • 19. 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 . 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 C . 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 . 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
  • 20. 下列各离子组在指定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①常温在C(H+)/C(OH)=1010溶液中:K+、Na+、CH3COO、SO42

    ②常温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

    ③水电离出的H+浓度c(H+)=1012mol•L‾1的溶液中:Cl、NO3、Na+、S2O32

    ④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Fe3+、NO3、Na+、SO42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1. 液氨和水类似,也能电离:NH3+NH3⇌NH4++NH2 , 25℃时,其离子积K=1.0×1030 mol2•L2 . 现将2.3g金属钠投入1.0L液氨中,钠完全反应,有NaNH2和H2产生,则所得溶液中不存在的关系式是(设温度保持不变,溶液体积为1L)(   )
    A . c(Na+)=c(NH2 B . c(NH4+)=1×1029 mol•L1 C . c(NH2)>c(NH4+ D . c(NH4+).c(NH2)=1.0×1030 mol2•L2
  • 22. 在体积为V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盛有一定量H2 , 通入Br2(g)发生反应H2(g)+Br2(g)⇌2HBr(g)△H<0.当温度分别为T1、T2 , 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与Br2(g)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b、c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 , 则K1>K2 B . a、b两点的反应速率:b>a C . 为了提高Br2(g)的转化率可采取增加Br2(g)通入量的方法 D . b、c两点的HBr的体积分数b>c
  • 23. 一定温度下,1molX和n mol Y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Y(g)⇌2Z(g)+M(s),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生成0.2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将容器压缩时,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 B . 5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X)=0.02 mol/(L•min) C . 向平衡后的体系中加入1molM(s),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 当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24. α1和α2 , c1和c2分别为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N2O4(g)⇌2NO2(g)和3O2(g)⇌2O3(g)的反应物转化率及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α1、α2均减小,c1、c2均增大 B . α1、α2均增大,c1、c2均减小 C . α1减小,α2增大,c1、c2均增大 D . α1减小,α2增大,c1增大,c2减小
  • 25. 有关下列图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图可表示对平衡N2(g)+3H2(g)⇌2NH3(g)加压、同时移除部分NH3时的速率变化 B . 图中a、b曲线只可表示反应H2(g)十I2(g)⇌2HI(g)在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存在下建立平衡的过程 C . 图表示向CH3COOH溶液中逐渐加入CH3COONa固体后,溶液pH的变化 D . 图表示向醋酸溶液中加水时其导电性变化,则CH3COOH溶液的pH:a<b
二、解答题
  • 26. 硫在空气中燃烧可以生成SO2 , S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被氧化为SO3 , 其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S(g)+O2(g)═SO2(g)△H=﹣297kJ/mol,SO2(g)+ O2(g)⇌SO3(g);△H=﹣98.3kJ/mol.如图是上述两个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图,其中Ⅰ表示0.4mol SO2(g)、1.6mol SO3(g)、0.2mol O2(g)具有的能量,Ⅲ表示64gS(g)与96g O2(g)所具有的能量.

    1. (1) Ⅰ→Ⅱ的反应是(填“吸热”,“放热”)反应.
    2. (2) c为KJ.
    3. (3) 图示中b的大小对Ⅲ→Ⅱ反应的△H的影响是      
      A . △H随着b的增大而增大 B . △H随着b的增大而减小 C . △H随着b的减小而增大     D . △H不随b的变化而变化
    4. (4) 图中的d+e﹣b=KJ.
  • 2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纯水在T℃时,pH=6,该温度下1mol•L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mol•L1
    2. (2) 某一元弱酸溶液(A)与二元强酸(B)的pH相等.若将两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后,pH(A)pH(B) (填“>”、“=”或“<”).现用上述稀释溶液中和等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则需稀释溶液的体积V(A)V(B)(填“>”、“=”或“<”).
    3. (3) 已知:二元酸H2R 的电离方程式是:H2R=H++HR , HR⇌R2+H+ , 若0.1mol•L1NaHR溶液的c(H+)=a mol•L1 , 则0.1mol•L1H2R溶液中c(H+ (0.1+a) mol•L1(填“<”、“>”或“=”),理由是
    4. (4) 电离平衡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物理量.已知:

      化学式

      电离常数(25℃)

      HCN

      K=4.9×1010

      CH3COOH

      K=1.8×105

      H2CO3

      K1=4.3×107、K2=5.6×1011

      ①25℃时,有等浓度的HCN溶液、H2CO3溶液和CH3COOH溶液,三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化学式表示).

      ②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8. 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0mol A和2.2mol B进行如下反应:A(g)+2B(g)⇌C(g)+D(g),在800℃时,D的物质的量n(D)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

    1. (1) 800℃时,0~5min内,以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 (2) 利用图中数据计算在800℃时的平衡常数的数值为
    3. (3) 若700℃,反应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0.55mol/L,则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 (4) 800℃时,某时刻测得体系中物质的量浓度如下:c(A)=0.06mol•L1 , c(B)=0.50mol•L1 , c(C)=0.20mol•L1 , c(D)=0.018mol•L1 , 则此时该反应(填“向正方向进行”、“向逆方向进行”或“处于平衡状态”).
  • 29. 定量分析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Ⅰ.中和热的测定:

    1. (1) 在实验室中,用50mL 0.40mol/L的盐酸与50mL 0.50mol/L的NaOH溶液反应测定和热.假设此时溶液密度均为1g/cm3 , 生成溶液的比容热c=4.18J/(g•℃),实验起始温度为T1℃,终止温度为T2℃,请写出中和热的计算式

      (写出最后结果)△H=KJ/mol.

    2. (2) 滴定原理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 (3) 1L1mol/LH2SO4溶液与2L1mol/L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请写出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4. (4) 滴定时,KMnO4溶液应装在(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达到滴定终点时的颜色变化为
    5. (5) 如图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此时滴定管中液面的读数为mL.

    6. (6)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H2C2O4溶液体积均为VmL,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KMnO4溶液体积/mL

      26.32

      24.02

      23.98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      

      A . 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KMnO4溶液的体积 B . 滴加KMnO4溶液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 C . 第一次滴定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清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后两次均用标准液润洗 D . 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7. (7) 写出计算H2C2O4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最简表达式:C=mol/L.
  • 30. 已知2A2(g)+B2(g)⇌2C3(g);△H=﹣Q1 kJ/mol(Q1>0),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2和1molB2 , 在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C3的浓度为w mol•L1 , 放出热量为Q2 kJ.
    1. (1) 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为
    2. (2) 达到平衡后,若向原容器中通入少量的氩气,A2的转化率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3) 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mol C3 , 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吸收热量Q3 kJ,C3浓度(填>、=、<)w mol•L1 , Q1、Q2、Q3 之间满足何种关系:Q3=
    4. (4) 改变某一条件,得到如图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c>b>a

      b.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

      c.T2>T1

      d.b点A2和B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5. (5) 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容器,起始时加入4molA2和2molB2 , 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放出热量Q4kJ,则Q2Q4 (填“>”、“<”或“=”).
    6. (6) 下列措施可以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B2的转化率是(填选项序号).

      a.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及时分离生成的C3 d.升高温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