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17-04-01 浏览次数:1035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煤矿矿井里伴生的煤层气发生爆炸 B . 铁水铸成锅 C . 铜在潮湿空气里生成铜绿 D . 酒精燃烧
  •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液态氧 B . 石灰石 C . 乙醇汽油 D . 石油
  • 3.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 Cu(OH)2 CuO+H2O B . Mg+CuSO4=MgSO4+Cu C . HCl+NH3=NH4Cl D . H2SO4+BaCl2=BaSO4↓+2HCl
  • 4.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 . 2K﹣2个钾元素 B . ﹣镁离子 C . FeCl3﹣氯化铁 D . Cl2﹣氯气分子
  • 5.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N2、O2等均匀混合 B . 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C . N2、O2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D . N2、O2的体积比约为5:1
  • 6.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高效净水剂,其中Fe的化合价是(   )
    A . +2 B . +3 C . +6 D . ﹣6
  • 7.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 . 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C . 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   D . 倾倒液体
  • 8.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地球上水储量丰富,而且大部分是可供利用的淡水 B . 水的生成和分解的实验,都可说明水是由氧分子组成的 C . 在水电解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 D . 在水电解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 9. 碳、氢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 质子数不同 B . 电子数不同 C . 中子数不同 D .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10. 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O3固体受热分解时,放出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可能是(   )
    A . SO2 B . NH3 C . NO2 D . N2
  • 11.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选用的试剂或方法

     A

     硫酸铜溶液和稀盐酸

     观察

     B

     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燃着的木条

     C

     硫和白磷

     观察

     D

     二氧化碳和氨气

     闻气味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2018九下·哈尔滨开学考) 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


    A . 都属于氧化物 B . 都含有氧气    C . 都含有氧分子 D . 都含有氧元素
  • 13. 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有白烟生成 B . 红磷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有黄色火焰,有大量白雾生成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D . 在盛有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不变色
  • 14. 如图是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溴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相对原子质量是79.90g B . 属于金属元素 C . n的值为5 D . 在化学反应中,溴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空气中CO2体积分数达到10%,会导致人呼吸停止,因此,二氧化碳有毒性 B . 碳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但该反应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 . 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常温下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 . 木炭的吸附作用比活性炭强
  • 16.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 . 2Fe+3CuSO4=3Cu+Fe2(SO43 B . S+O2 SO2 C . 2HgO 2Hg+O2 D . KClO3 KCl+O2
  • 17.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B .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 . 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D . 实验时,只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
  • 1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工业上常用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减少煤的浪费 B .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C . 煤的综合利用中,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是物理变化 D . 石油、天然气和氢气都是化石燃料
  •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会减少 B . 元素化学性质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C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 12g碳和16g氧气反应,可生成28g二氧化碳
  • 20. 下列实验中,对应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发出尖锐爆鸣声

    试管中氢气纯净

    B.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该气体是CH4

    C.

    在试管中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

    带火星木条没有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能分解放出氧气

    D.

    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然后把它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

    氧气的浓度最大,燃烧越剧烈

    A . A   B . B   C . C   D . D
二、<b >填空题</b>
  • 2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一氧化碳、氧气、石墨、二氧化碳、木炭、二氧化硫等物质中,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固态时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
  • 22. 用化学用语表示:
    1. (1) 2个磷原子,氯化锌,氢氧根离子
    2. (2) 1个CO分子变成1个CO2分子需要得到1个
  • 23. 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 (1) 如图1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请回答:

      ①取水后需加入(填物质名称)作为絮凝剂,以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

      ②A池的作用是

    2. (2) 如图2是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

      ①冷水的作用是

      ②各取3mL硬水,如图2中的蒸馏水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5滴肥皂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24. 填写下列空格.

    1. (1) 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 (2) 如图1所示,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许干燥、块状的生石灰,再加入约2mL水.

      ①实验中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与该反应有着共同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还有(填编号)

      A.镁与盐酸反应

      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3. (3)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图2所示),其原因是
  • 25. 认识物质的组成,并从微观的角度来了解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都是很重要的学习化学的方法.
    1. (1) 从组成的角度看,氯化氢由组成.
    2. (2) 从微粒的角度看,氯化氢由构成.
    3. (3)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从分子角度来看,这是因为
    4. (4) 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编号)

      ②丙物质的一个分子由构成.

      ③甲与乙反应色化学方程式为

  • 26. 在A、B、C、D、E、F等物质中,通常情况下,B、F是无色气体,E是固体单质,A、B是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①A+B→C  ②D+B→CaCO3↓+A   ③E+F→B

    请回答:

    1. (1) 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F

    2. (2) 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三、<b >计算题</b>
  • 27. 草酸(H2C2O4)常用作还原剂和漂白剂,请计算:
    1. (1) H2C2O4中,H,C,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2. (2) H2C2O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结果精确到0.1%)
    3. (3) 多少克的H2C2O4中含有6g碳元素?(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