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

更新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32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选项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    )
    A . 蚊虫叮咬后发痒肿痛,可以涂抹水减轻痛痒    B . 天然气作生活燃料 C . 春天万物生长,繁花似锦,处处花香四溢    D . 用铁粉作食品双吸剂
  • 2. (2018·仙桃) 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 NaNO2有咸味﹣﹣物理性质 B . 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物理性质 C . NaNO2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 . NaNO2有毒﹣﹣化学性质
  • 3. (2018九上·蚌埠期末) 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如下图实验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

    A . 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B . 两个胶头滴管的规格 C . 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 . 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 4. 若把江河湖泊水中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所占的体积大于21%,氮气所占的体积小于78%,对此应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只有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能溶解在天然水中 B . 溶解在天然水中氧气和氮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的百分含量相同 C . 天然水中溶解的氧气极少,所以在湖泊中养鱼要采取增氧措施 D . 在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氮气在水中溶解的多一些
  • 5. “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CO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B . 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立刻熄灭 C . 可以利用燃烧铁丝的方法,测定“人造空气”中O2的含量 D . “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
  • 6. 图1为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 B . 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 C . 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 D . 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基本一致
  • 7. 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2018年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要求的是(    )
    A . 使用节能灯泡,人走灯灭    B . 超市购物经常使用塑料袋 C . 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 . 纸张双面打印,寄用电子贺卡
  • 8. 下列物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则这些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①木炭  ②铁  ③石蜡  ④红磷  ⑤硫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②④⑤
  • 9. (2017九上·宜兴月考)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B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 10. 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 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 . 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 . 在①中细沙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硫 D . 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的浓度会影响反应的剧烈程度
  • 11. 若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富氧空气(通常指氧浓度大于40%,医学专家推荐长期氧疗的最佳浓度为22~35%)时,会发生氧中毒现象,这里的“氧”指的是(    )
    A . 氧气    B . 氧化物    C . 氧原子    D . 氧元素
  • 12. 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 生成氧气的质量             B .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C . 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D .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 13. (2015八上·漳州期中) 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 . 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 . 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 . 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 . 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 14.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

    在氧气中接触到氧分子的几率大

    B

    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

    干冰升华为气体

    二氧化碳分子变大

    D

    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

    其原子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2018·滨州) 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   )
    A . 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 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 . 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 16.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C . 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D .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 17. 研究人员使用加速器使第30号元素锌的原子加速,然后撞击第83号元素铋的原子,使二者原子核融合在一起而得到113号元素Nh。它有一个巨大的原子核,包含113个质子和173个中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第30号元素为金属元素    B . Nh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6g C . Nh的原子序数为113       D . 第83号元素的原子核外有83个电子
  • 18.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原子序数:X>Y    B . 核外电子数:X=Z C . Y和Z处于同一周期    D . 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
  • 19. (2018·德阳)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过滤 C . 量取5.5mL液体 D . 称量10.05g固体
  • 20. 水是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 .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是化学变化 C .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个数比为2:1 D . 10mL苯和10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二、实验题
  • 21. 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 (1) 甲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②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二氧化锰和(填名称),二氧化锰固体在该反应中起作用。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法收集氧气。

      ④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

    2. (2)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⑧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⑦⑧①④⑤⑥                    

      B.⑦②③⑧①④⑤⑥


      C.⑧⑤⑦③②①④⑤                    

      D.⑦③①⑧②④⑥⑤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 (3) 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 22. 在通常状态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抽取氨气。根据以下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 (2) 彬彬用A、E组合装置制取氧气,小林说还能用A和C组合,用E或C收集气体的理由是,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3. (3) 制取氨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氯化铵+熟石灰 氯化钙+氨气+水。则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收集装置是(填字母)。
    4. (4) 实验室如果要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文字表达式是:
    5. (5) 如图甲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试液湿润过的棉花,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实验时,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

    6. (6) 氨气在纯氧中反应的化学方程是4NH3+3O2 2N2+6H2O,把图乙中第三个方框补充完整
  • 23.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人们的生活需要干净的水。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列净水方法:①静置沉淀;②蒸馏;③吸附沉淀;④过滤,净水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②④③①             D . ④③②①
    2. (2) 如图为过滤装置。写出下列仪器、用品的名称:A(作用:),C;某同学用如图的装置进行过滤操作,实验后发现滤液仍浑浊,请你写出可能的两点原因:①,②;试举出生活中利用过滤原理的实例:

    3. (3) 净水时,常用(填序号,下同)作为吸附剂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净化后水变澄清:用来区分净化后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

      ①明矾    ②食盐水    ③活性炭    ④肥皂水    ⑤漂白粉[主要成分是Ca(ClO)2]

    4. (4) 生活中常用方法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三、填空题
  • 24.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周期

       


      

    第二周期

       

       

       

      

      

      

    第三周期

    1. (1) 上表中①所示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②所示元素的元素名称是
    2. (2) X3+与O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元素符号是,它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
    3. (3) 写出一条上表中第二周期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四、科学探究题
  • 25. 注射器是一种普通的医疗器械,但它在化学实验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两种物质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②铜丝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固态的氧化铜。

    【设计实验】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进行探究活动。

    【步骤与现象】

    ①测量试管的容积为50mL;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③装药品,将注射器活塞调整到合适位置,连接好仪器;

    ④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加热粗铜丝,观察现象;

    ⑤燃烧结束,打开弹簧夹,观察注射器活塞的移动情况。

    【反思与交流】

    1. (1) 实验中利用了铜丝的性,该方法的优点是
    2. (2) 兴趣小组同学测量试管容积的方法可能是
    3. (3) 步骤(3)中注射器活塞至少应调到mL处(填整数)。
    4. (4) 步骤(4)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5. (5) 如果最终测量的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有:
    6. (6)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7. (7) 有同学认为铜丝加热消耗氧气,故测量结果不准确,(同意、不同意),理由是:
  • 26. 人教版新课标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中“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效果如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分别量取 5%过氧化氢溶液放出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 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所泡,带火星的木条均复燃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


    Ⅳ.分别量取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 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 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1. (1) A中产生的气体是
    2. (2) 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 (3) 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4. (4) 【实验评价】

      设计实验Ⅳ的目的是

    5. (5) 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6. (6) 兴趣小组同学又进一步探究二氧化锰的质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图Ⅰ是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二氧化锰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实验测得相关数据整理如图Ⅱ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7. (7) 【实验拓展】

      查阅资料得知: 、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 . 只能作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 . 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 .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 . 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8. (8) 你还能想到什么因素能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请举一例说明。因素;实验方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