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沪教版(全国) /九年级下册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糖类 油脂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8章第2节淀粉、油脂同步检测

更新时间:2015-09-29 浏览次数:769 类型:同步测试
一、 选择题
  • 1. 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
    A . 用新制Cu(OH)2可检验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B . 用紫色石蕊试液测定酸雨的pH C . 往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出现气体说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D . 用KI溶液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
  • 2. 淀粉溶液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它遇到碘水呈蓝色,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根据上述的信息,采用如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便可比较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实验时,除正确操作外还必须控制相关物质的量,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你不妨动手试一试,你认为实验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A . 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 B . 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 C . 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体积必须相等 D . 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必须相等
  • 3. 为检验某食用盐试样中是否含有碘元素,某同学确定采用以下反应进行实验:KIO3+5KI+3H2SO4→3I2+3K2SO4+3H2O.要达到实验目的,除了KI溶液、稀硫酸外,他还应选用的一种试剂是(  )
    A . 淀粉溶液 B . 氯化钠溶液 C . 硫酸钾溶液 D . 氢氧化钠溶液
  • 4. 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 . 向老师请教 B . 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 .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 . 认为自己做不正确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 5.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 . 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 . 用碘水区别淀粉和蔗糖 C . 用酚酞试液区别盐酸和食盐水 D . 用点燃法区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 6. 下列有关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 葡萄糖、纤维素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 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 C . 常温下油脂都呈固态 D . 青菜,黄瓜中含大量的蛋白质
  • 7. 下列说法中,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
    A .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要适当补充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 B . 人们在咀嚼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因此淀粉是一种有甜味的有机物 C . 蚕丝和棉线可以根据燃烧后是否有烧焦羽毛气味来鉴别 D . 做化学实验时,不小心皮肤沾到一点儿浓硝酸就变黄了
  • 8. 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衣物上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遇到这种加酶洗衣粉都被分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A . 羊毛织品 B . 纯棉织品 C . 睛纶织品 D . 涤纶织品
  • 9. 检查糖尿病患者尿样的一组物质是(    )
    A . 钾盐溶液中加过量盐酸 B . 铜盐溶液中加过量盐酸 C . 钾盐溶液中加过量氢氧化钠 D . 铜盐溶液中加过量氢氧化钠
  • 10. 下列物质鉴别方法可行的是(      )
    A . 用灼烧的方法鉴别奶粉和淀粉 B . 用酚酞试液鉴别氯化钠溶液与盐酸 C .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一氧化碳与甲烷 D . 用品尝的方法鉴别葡萄糖与亚硝酸钠
  • 11. 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和结论都合理的是(     )
    A . 新制氢氧化铜中,加热至沸腾,有红棕色沉淀,一定是淀粉 B . 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 . 经点燃,产生蓝色火焰的气体不一定是一氧化碳 D . 尝一下,有咸味的白色固体一定是食盐
  • 12. 下列物质的表面滴加碘水后不可能呈现蓝色的是(      )
    A . 芋头片 B . 土豆片 C . 面包片 D . 猪油
  • 13. 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记录了下表数据.该实验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

    试管

    加入物质

    pH

    温度

    碘液检验

    1

    淀粉糊+唾液

    7

    37℃

    不变蓝

    2

    淀粉糊+唾液

    7

    87℃

    变蓝

    A . 需要适宜的温度 B . 具有专一性 C . 需要适宜的pH D . 具有高效性
  • 14.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以汉字“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有一种“海宝”(如图)的面料为羊毛(绒),内充物为无毒聚酯纤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聚酯纤维是有机物 B . 这种“海宝”不宜用碱性强的洗涤剂清洗 C . 羊毛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 . 可以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与聚酯纤维
  • 15. 下列关于某些营养物质的化学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淀粉遇碘水会变蓝 B . 蛋白质遇可溶性重金属盐会失去生理活性 C . 油脂能在人体内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 D . 葡萄糖在人体内可转化为蔗糖、淀粉和纤维素
二、 填空题
  • 16. 人们从食物中摄入的淀粉在酶催化作用下与水反应逐渐转化为,葡萄糖在人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热量.写出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17. 用碘水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它们相互作用呈现色,发生变化.在实验室也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检验葡萄糖,在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混匀,现象是 ,再向该试管中加入少量葡萄糖溶液,并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现象是

  • 18. 过去人们用毛笔蘸米汤在纸上写字,晒干后纸上无字迹,所写的信件称为“密件”,你解密的方法是向“密件”上喷 ,米汤主要成分是 ,解密后所出现的字是色.

  • 19. 食物中的淀粉[(C6H10O5)n]在人体内不能直接被吸收利用,而是在淀粉酶和水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并溶解在血液里,提供营养和能量.

    ①淀粉、葡萄糖属于(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它们均由种元素组成.

    ②欲检验某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下列试剂中,最宜选用的是(填序号).

    A.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稀盐酸    D.碘水.

  • 20. 下表是某食品包装袋上的说明.

    配料

    蛋白质

    脂肪

    R

    硫酸锌

    维生素C

    质量

    14.8g

    11.6g

    70g

    55g

    11g

    ①从表中看出,配料中不属于有机物的

    ②配料表中R处字迹不清,猜想可能是淀粉,可用(填物质名称)与该食品作用是否显蓝色来证实.

三、 解答题
  • 21. 某个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时,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装置:

    1. (1) 你认为这两个实验要检验的是: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受影响.
    2. (2) 请你预测试验结果:10分钟后若分别在甲、乙两装置的试管中滴加碘液,出现蓝色的是试管.
    3. (3) 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22. 如图为速力菲补血剂的说明书.

    1. (1) 蔗糖(C12H22O11)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只生成葡萄糖(C6H12O6),则1分子蔗糖完全与水作用可得分子葡萄糖.若向速力菲的溶液中滴加碘水,将呈现色.
    2. (2) 琥珀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成人每日1片速力菲,每日的补铁量为g.
    3. (3) 丁二酸钠(Na2C4H4O4)与硫酸亚铁发生复分解反应可制得琥珀酸亚铁,则反应方程式为
  • 23.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各4毫升.(2)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3)同时将两试管置于37℃的温水中恒温10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1滴碘液.(4)观察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的目的是
    2. (2) 请设计一张实验记录表,将实验步骤及正确操作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3. (3) 有同学认为设计上述实验时,应确保甲、乙两支试管中的pH相同,但不必考虑pH大小.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说出理由.
  • 24.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它的化学式为C6H8O6 , 俗称抗坏血酸,常用于防治白血病造成的血管破裂出血.为了解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我们将6片维生素C压碎,溶于10 mL水中,然后过滤,取几毫升滤液,做如下实验:
    1. (1) 取少量滤液于一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呈红色,说明维生素C呈性.
    2. (2) 取20 mL 0.5%的淀粉溶液,加入3滴碘溶液,这时溶液呈色,并将此溶液作为维生素C的简易测定液.
    3. (3) 取少量滤液于另一试管中,然后滴入几滴上述维生素C的简易测定液,这时测定液的色褪去,溶液为色.说明维生素C的溶液易被氧化,具有性.
    4. (4) 重新取少量滤液于一洁净试管中,并将其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保持沸腾约1min.等溶液冷却后滴入维生素C的简易测定液,可观察到溶液仍呈蓝色,说明维生素C受热时
    5. (5) 由以上实验可知,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易被破坏,因此采用食用方法,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
  • 25. 人体胃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的分解,某同学为了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准备5支盛有等量胃蛋白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在每支试管内加一块1cm3左右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的室温下,记录各试管内蛋白块消失的时间:

    酶溶液的pH

    1

    2

    3

    4

    5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13

    9

    11

    45

    >60

    1. (1)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胃蛋白酶的活性有什么关系?
    2. (2) 据表中数据推测,当pH约为 时,胃蛋白酶的催化活性最佳.
    3. (3) 请指出该同学的实验设计中存在的明显不足。
    4. (4) 请提出能使实验在更短时间内完成的正确方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