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18-11-09 浏览次数:28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20. 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
    1. (1) 空气中能够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
    2. (2) 下列做法利于保护空气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 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B . 积极植树
  • 21. 自然界的水需净化才能饮用。下图是由PP棉聚丙烯纤维和压粘棒状活性炭组成的净水器滤芯,其中活性炭主要起过滤和的作用。

  • 22. 水分解可以生产氢气。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其中氢气在(填“正极”或“负极”)端的试管中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 目前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
  • 24. 利用和开发新能源可以解决化石能源耗尽和环境污染问题。
    1. (1) 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氢能、生物质能、核能、等。
    2. (2) 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氢化锂在军事上常用于氢气的发生来源,它是无色晶体,熔点很高,导热性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常温下在干燥空气中能稳定存在,高温则分解为氢气和锂。其中属于氢化锂化学性质的是(写出一条即可)。
  • 25. 小明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看到了许多矿石标本,其中的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1. (1) 上述矿石的主要成分为氧化物的是(填序号,下同)。
    2. (2) 上述矿石中,能够冶炼出铜的是
  • 26. 小明外出参观,午餐为自热米饭和易拉罐装饮料。
    1. (1) 自热米饭中的加热剂是分开包装的生石灰和水,使用时拉开塑料胶条,就会发生反应,放出热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垃圾要进行分类,饮用后的易拉罐属于(填序号)。

  • 27. 为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市场上供应的食盐有碘盐、无碘竹盐、低钠盐和健康平衡盐等。现有两种品牌的食盐Ⅰ和Ⅱ,主要成分的含量见下表:

    种类

    含量

    食盐Ⅰ

    35.1g(以钠元素质量计)/100g食盐

    食盐Ⅱ

    93.0g(以NaCl质量计)/100g食盐

    NaCl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以39%计。

    1. (1) 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填“元素”“分子”或“单质”)。
    2. (2) 若成年人每日摄入6 g食盐。选择食盐(填“Ⅰ”或“Ⅱ”)每日摄入的NaCl较少。
  • 28. 燃油汽车安装的触媒转换器可以将有害气体转化成无害的气体,其过程可表示如下:

    1. (1) 触媒转换器可以将有害气体的% 转化为无害的气体。
    2. (2) 进入的气体在触媒转换器中发生了一些变化,请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发生的变化
  • 29.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制作了一副化学扑克牌,每张牌中含有一种物质。下图是其中的5张牌,请根据5张牌完成下列问题。

    1. (1) 碳酸钙中钙、碳、氧元素质量比为;5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2. (2) 进行接龙游戏。

      游戏规则:每人各有一张不同的牌,上家出牌,下家跟出的牌所标注的物质必须能与上家牌中的物质反应。

      ① 若某玩家出的牌是Fe,则下一个玩家出的牌可能是

      ② 若第一张出的牌是CaCO3 , 为满足5张牌“接龙”成功,则后续4张牌的出牌顺序依次是

      ③ 若将碳换成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也能满足5张牌“接龙”成功。

      A.Ca(OH)2     

      B.CO     

      C.CO2      

      D.H2

  • 30. 金属的性质。

    1. (1) 如图1,给铜片左端加热一段时间,铜片右端放置的红磷发生了燃烧,说明铜片具有的性质是
    2. (2) 如图2,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选择一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简答题
  • 31. 下图为干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 (1) 石墨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性。
    2. (2) 干电池中用到了铜和锌两种金属,请你写出一种证明两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案
  • 32. 小明进行了下列实践活动。
    1. (1) 实践1: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的沉淀。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l3 + 3NaOH = 3NaCl +
    2. (2) 实践2: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① 活动1: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与火焰接触的部分,最外侧有明显的烧焦痕迹,该现象说明

      ② 活动2:如图,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 活动3: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后,用燃着的火柴接触白烟,白烟燃烧并引燃蜡烛。白烟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 33.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饮用桶装水。网上盛传“千沸水”(指反复多次烧开的水)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摄入一定量可导致中毒;此外,亚硝酸盐在人体内还能形成强致癌性物质-亚硝胺,饮用会致癌。这是真的吗?

    水中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微生物的还原作用,适宜的温度会使水中的微生物增多,微生物释放出的还原酶可将水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童贵忠、董智军等人对微生物检测的实验:

    取15种桶装水与饮水机装配好,分别测使用过程(动态)中不同时段水桶内的水样。取13种桶装水(不与饮水机装配)静态放置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

    样品类别

    动态实验样品(72小时)

    静态实验样品(1个月)

    数量

    15

    13

    微生物超标数

    14

    2

    微生物超标率/%

    93.0

    15.4

    解释:使用过程中,随桶中水量的减少,空气进入水桶中也会带入许多空气中的微生物。加热时,桶内水温会达到微生物大量繁殖的适宜温度。

    加热次数对亚硝酸盐含量是否有影响呢?我国在《GB 19298-2003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亚硝酸盐(以NO2计)的含量规定为小于5 μg/L。

    邹伶俐、张雪娇等人的实验:

    取新鲜的桶装水放置在饮水机上,测定36 h内反复加热(共计181次)的水样,亚硝酸盐含量(以NO2计)检测结果如下表:

    加热时间/h

    含量/μg/L

    0

    0.67

    1

    0.73

    3

    1.12

    6

    1.23

    12

    1.81

    24

    2.44

    36

    3.53



    取检验合格的14桶桶装水分两组(每组7份)静态放置,进行存放环境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以NO2计)检测结果如图。

    人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摄取亚硝酸盐的途径是蔬菜,通过人体唾液的转化,间接进入人体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在300 mg/kg,人并没有因为食用蔬菜而导致亚硝酸盐中毒,由此可知“千沸水”中的亚硝酸盐不足以使人中毒。没有明确证据证明亚硝酸盐能致癌,在正确使用饮水机的前提下,“千沸水”不会致癌。反复煮沸的水,只是活性降低了,不易被人体细胞吸收。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水中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
    2. (2) 在使用过程中,桶装水内微生物的增多与大量繁殖与有关。
    3. (3) 你认为“千沸水”可以饮用吗?说明理由
    4. (4) 依据图,静态放置时,影响桶装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
    5. (5) 请你结合文章和生活实际,谈谈饮用桶装水时的注意问题
  • 34. 燃煤电厂烟道气中含有大量CO2。将CO2捕捉后再将其资源化可实现CO2的可持续循环。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1) CO2转化为CO的反应中,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和
    2. (2) CO可以用于钢铁的冶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CO可以作为燃料,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内补全相应的微粒图示。

  • 35. 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①向瓶内加入80℃左右的热水刚好没过燃烧匙中的白磷;②用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发生燃烧。

    1. (1) 白磷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此实验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36. 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装置

    实验1

    实验2

    Ⅰ. 将A试管充满CO2 , B试管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Ⅱ. 密闭下,用针筒将A中部分CO2抽出

    Ⅲ. 打开K

    Ⅰ. 将A试管充满CO2 , B试管加入稀盐酸

    Ⅱ. 用针筒向A 中注入适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

    Ⅲ. 打开K

    1. (1) 实验1中,用针筒将部分CO2抽出,A试管中分子间隔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该实验可以验证CO2与水发生反应,看到的现象是
    2. (2) 实验2中,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步骤Ⅲ中,打开K后发现A中液面上升后又下降,有气泡产生,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四、实验题
  • 37. 请从35-A或35-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35-A计分。

    35-A

    35-B

    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当收集满气体后,应该先将导气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

    ⑶除排水法外,氧气还可以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集气瓶中盛有少量二氧化锰,向其中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然后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

    ⑴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除了能产生氧气外,另一个作用是

    ⑶铁丝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有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五、科学探究题
  • 38. 生活中铜制品放置久了,表面会产生绿色的铜锈。某实验小组分别对铜锈的组成和铜锈蚀的条件进行了探究。
    1. (1) 探究1:铜锈由哪些元素组成?

      【进行实验】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对铜锈进行加热,观察到试管口有水珠生成,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绿色固体变为黑色。经检测,黑色固体为氧化铜。根据实验,铜锈由元素组成。

    2. (2) 探究2:铜发生锈蚀的条件是什么?

      【查阅资料】亚硫酸钠(Na2SO3)、氢氧化钠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常温下:亚硫酸钠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CO2

      【猜想与假设】铜的锈蚀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利用如下图装置(铜片长度均为4 cm,试管容积均相同,1和2中未标注的液体为加热后冷却的蒸馏水)进行了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一个月。

      实验现象:只有实验1中铜片小部分发生了锈蚀。

      【解释与结论】

      ①实验4的目的是

      ②对比实验1和5,得出的结论是

      ③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锈蚀的条件是

    3. (3) 【反思与评价】

      ①对实验进行反思后,同学们认为实验可以不用进行。

      ②根据实验结论,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铜发生锈蚀的方法

六、计算题
  • 39. 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以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钙(CaSO4)等产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 + O2 + 2SO2 2CaSO4 + 2CO2。请计算:用125 kg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理论上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