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专题二十七:文化传承与创新

更新时间:2017-03-16 浏览次数:1257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0高二上·揭阳月考)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

    A . 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 . 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 . 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 . 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 2. 巴西唐韵艺术团在圣保罗FECA大学剧场举行艺术团成立15周年及庆祝中巴建交40周年文艺演出,近三百位华人华侨及巴西朋友出席并观看了精彩的节目。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 西方人的思维及为人处事的方式较东方人简单,其语言表达的特点可概括为“表里一致”“话里无话”,即:“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如:到主人家吃饭,若感觉饱了,就说“吃饱了”,没有饱,就说“不饱”。相比之下,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的语言表达的意思较为复杂,常依场合而定,有时会出现“表里不一”“话里有话”的现象,如:到主人家吃饭,即便感觉不饱,也要向主人说自己饱了,以表示客气和减少主人的麻烦。透视这一现象,我们应有的态度应该是(   )
    A . 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加面向世界 B . 承认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 . 文化交流要遵循平等的原则 D . 摒弃传统文化,学习西方文化
  • 4. (2016·天全模拟)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一组关键词是  (  )

    A . 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性、文化创新与发展 B . 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 C . 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 D . 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
  • 5. (2016高三上·上饶模拟) 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    )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借助经济活动,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④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6. (2016高三下·辽宁模拟) 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依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文学作品创作运用不同的方言( )

    ①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②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特色,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2016·新课标Ⅲ卷) 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8. (2016·江苏) 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    )

    A . 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B . 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C . 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D .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9. (2016·北京)

    以天津“泥人张”作品为依托,“梦娃”系列公益广告运用三维技术绘制的形象萌动可爱,表达主题所用的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该公益广告是文化传播途径的新的成功案例

    ②该公益广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

    ③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

    ④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0. (2016·咸阳模拟) 著名文学大师钱钟书博学多识、学贯中西。他说道,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我们这儿是零碎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材料表明(       )

    ①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2016·西城模拟)

    “我只怕盛宴易散,良会难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英国的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中国的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都曾发出韶华易逝的感叹。在两位戏剧巨匠逝世40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了“莎士比亚遇见汤显祖”系列演出活动,广受好评。在这一活动中( )


    ①中英戏剧文化应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②要占领文化发展制高点,提高文化软实力

    ③应通过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证明经典文化的价值远高于流行文化的价值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中“一片冬麦、一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在,人们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人们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原因是(   )。

    ①乡村承载了传统文化,乡村衰落是时代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现象

    ②乡村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选择

    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3. (2016高二下·佳木斯期中) 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被称为(  )

    A .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 B .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C . 革命英雄主义 D . 排外主义和极端主义
  • 14. (2017高三上·贵州月考) 2016年9月4日晚,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上演,演出节目包括交响乐、舞蹈、越剧、古琴大提琴合奏、钢琴独奏等共9个曲目,整场音乐会中西合璧、精美绝伦,完美诠释了杭州所承载的人文内涵与科技创新。材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艺工作者是文艺创新的主体

    ③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④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④
  • 15. (2017高三上·遵义月考) 波斯谚语说:“人心之间,有路相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坚持交流互鉴、和谐共存。这是因为(    )

    ①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有共性也有个性

    ②不同民族、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

    ③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和谐共处需要各种条件

    ④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16高三上·杭州模拟)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地方方言。方言是地域特殊生活方式的口头表达,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华大文化的基础养料和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口,流动和国家推广普通话,方言的使用场域日渐萎缩,不少方言开始消失。而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文明也会消失。为此,保护方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材料二:粤北某村借自然山水、融自身历史于一体,展现着浓郁的耕读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该村顺应时代要求,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焕发青春走进了新时代。该村没有照搬其他地方旅游经验,而是从地方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依据山水秀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的特点,着力挖掘休闲旅游的文化特色,用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也让游客体味农村的古朴风情,既发展经济更保护了绿水青山。

    1. (1) 结合材料一,并根据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重视方言保护的重要意义。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该村的发展是如何把握住矛盾特殊性的?

  • 17. (2016·衡阳模拟) 又是一年圣诞节,如果以1916年上海申报首次刊登圣诞节广告起算,2015年的l2月25日是中国舆论界为耶稣庆祝的第99个生日。圣诞节这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几年来此话题颇多,有的人认为应该过,而且要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过圣诞,为自己放松找一个借口,让圣诞节融入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或者是一种寻找快乐的方式吧.而有的人认为不应过,自己又不是西方人,中国有自己的节日,为什么非要过西方的

    节日呢?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习俗,这样才有一个国家的特色。弄不懂为什么有些人任何东西都要学老外?难道外国的月亮就格外圆吗?

    2015年衡阳的平安夜的哄闹过后,人群渐次散去,恢复平静的城市,留下满身的疲惫,还有遍城遍地的“海量”垃圾。“圣诞垃圾”成为了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狂欢后的无奈。

    1. (1)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中国人过圣诞节?请用文化生活知识阐明理由。

    2. (2) 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圣诞垃圾”为什么成为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狂欢后的无奈。

    3. (3) 从文化生活角度,圣诞“狂欢节”如何让城市不再垃圾遍地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 18. (2016·哈尔滨模拟) 在浓浓的年味儿中,表现“你我中国梦”的2016年春晚主题,通过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展现时代特色,通过弘扬传统美德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山水中国美》,让苏州评弹的音韵格外唯美;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使人感受到来自黄土高坡的古老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戏曲节目《游戏花果山》,把京剧、豫剧、越剧等多个剧种和多个知名戏曲唱段串联起来极具创新性;《父子》和《六尺巷》等歌曲,弘扬了传统美德。整场晚会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唤起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反映了民众集体生活,并长期得以流传的人类文化活动及其成果,因而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传承价值、审美艺术价值、社会和谐价值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据统计,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有38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根据本地区实际,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政府为什么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2. (2) 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谈谈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

  • 19. (2016·湖南模拟)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顺应国内国际发展新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2月11日至12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在福建泉州举行,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沿线国家的商贸之路,而且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的生命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在经贸文化交流中必然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新“海丝”构想极具逻辑性与现实性,为沿路各国文化交流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赋予新的生命。

    材料二: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关系错综复杂,各国具有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但是,各国又是有着共同利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种复杂关系为中国与沿线各国制定方针政策提出更高的要求。

    1. (1)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知识说明中国与沿线各国的关系。

    3. (3) 针对材料二,假如让你参与制定方针政策,你会提出哪些原则性建议。

  • 20. (2016·潍坊模拟) 微班,是以安徽籍(特别是安庆地区)艺人为主,兼唱二簧、昆曲、梆子、啰啰等腔的戏曲班社。清代乾隆年间,微班相继进京,把二簧戏等戏带进北京。微班进京后,在原来兼唱多种声腔戏的基础上,又融合京、秦二腔,特别是吸收秦腔在剧目、声腔、表演各方面的精华和其他剧种的优点,适应北京观众多方面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京剧。微班的历史性贡献,为中国戏曲的传承发展,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后来,梅兰芳、周信芳等一大批京剧艺术家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增添时代元素,运用新的表现形式创作了时装戏、古装戏等,极大丰富了艺术风格,受到观众欢迎。

    为了促进戏曲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15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明确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的措施,提出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

    1. (1)  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微班对京剧形成和发展的贡献。

    2. (2) 有人认为,“没有吸收就没有发展”。请结合京剧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3. (3) 目前,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请为戏曲的保护和传承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21. 海丝逐梦情相连,嘉宾相约刺桐城。2015年II月8-15日,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福建采州精彩亮相,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云集刺桐城,为亚洲文化交融及丝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发展,为实现亚洲人民的幸福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有专家指出:国与国之间交往,即便谈的是政治,做的是商贸,真正交流的却是文化,是心灵的沟通,丝绸之路从根本上讲是一条文化之路,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发挥文化的功能至关重要。文化交流是一个相互吸引、相互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继承本国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学习借鉴他国文化中最优秀的,遵循共性规律、彰显个性魅力的过程,文化交流最根本的目的是文化创新,创造出最能反映当代现实、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新的文化形态。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亚洲各国加强文化交流的意义。

    2. (2) 结合材料,分析“文化交流是—个遵循共性规律、彰显个性魅力的过程”是如何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的。

    3. (3) 习近平强调,在“—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请你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两条方法论建议。

  • 22. (2016·宁波模拟) 近年来,学术界有一些说法让人陷入矛盾之中。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文化,当今中国社会的所有问题都是忽略了传统文化造成的,所以,要全力以赴恢复传统文化,回到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过分沉溺于中国传统文化,就会一叶障目,陷入自我欣赏的泥沼里,看不到更多人类优秀文化遗产。这两种意见针锋相对,思维方式则大同小异,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关系搞僵了。

    1. (1)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关系。

    2. (2)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过程中,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 23. (2016·福建模拟) 材料一:一条条老街、一处处名胜,以及蕴含其中的历史传说、名人选事等,给一个城市烙上了独特印记,如提起北京就会想起胡同,提起武汉就会想到黄鹤楼,提起苏州就会想到园林……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文脉。城市历史文脉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文化精髓、优良文化传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和气质,给人以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材料二:城市特色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是物质与精神的融合。中国传统城市素来尊崇“天人合一”,尊重历史传统。但过去三十年,单一的现代城市发展模式无情地冲击着我国原生态的城市,不少城市大拆大建,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面对千城一面、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失落的现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城市规划建设既要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又要体现城市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1. (1) 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必须延续历史文脉。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 (2) 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结合材料二说明当前城市规划建设应如何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3. (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请你围绕五大发展理念,为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两条具体措施。(要求写出选择的一个或两个理念,并提出与所选理念相对应的具体措施。)

  • 24. (2016高三下·海南模拟) 2014年11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其航线和南海其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时期,唐宋时期,伴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活跃以及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长足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乃至非洲大陆航路的分分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它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各国使节、商人往来频繁,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制品、茶叶、瓷器等,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使节、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香料、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在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我们共同期盼着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中国和法国,亚洲和欧洲,一起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建“新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标志着中欧两个文明的再度交汇,汇聚成“思想的丝绸之路”。“思想的丝绸之路”一旦碰撞出新的火花、放射出新的光芒,必将照亮整个世界。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 (2) 有人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体现人类实践特点的重要活动”,请谈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3. (3) 结合材料二,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分析中国在建设“思想的丝绸之路”中应做出怎样的努力。

  • 25. (2016·湖南模拟) 材料:2014年7月13日,原创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届登陆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档。第二季节目升级了考题难度,增加了大量古人常用而现代人较少使用的冷僻字。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节目应该限于常用易错字的矫正。

    但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看来,片面强调常用易错字,对相对冷僻的字词简单地加以排斥,反映了当下母语价值观存在的缺失。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向这种母语价值观发起挑战。关正文说,今年决赛考题的难度再次升级,节目的口号也变成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关正文说:“现在大家都讲核心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不是今天才有的,它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承,它的内容记载在历代经典古籍之中。不认识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我们就无法亲近经典,就谈不上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建树。”

    1. (1)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树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一母语价值观的正确性。

    2. (2) 结合材料分析“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文化价值。

    3. (3) 结合材料,就如何树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一母语价值观提两点建议。不超过15个字。

三、综合题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美丽窗口。“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他坚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也门撤侨行动中的感人瞬间,到陕西粱家河村的今昔对比,他在不同国家的演讲中别具智慧的讲述,带来一股外交新风,重塑着中国对外传播新格局。

    在文化领域,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走出国门。电视剧《木府风云》在东南亚掀起“中国风”。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用地道的中国美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征服了大批海外“粉丝”。一套中国味十足的“诸子百家国风画传”丛书已成功展开版权输出……一股勃勃涌动的“华流”正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并不断走进世界人民心里。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发展中华文化的意义。

    2. (2)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关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的理由。

    3. (3) 青年要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请你从文化交流的方式或手段角度,就如何将“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提出两条建议。

四、问答题
  • 27. (2016·北京) 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鲁迅和雨果分别是中国和法国的伟大作家,虽然相隔万里,但是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下文为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鲁迅长孙周令飞先生在“鲁迅对话雨果”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讲话的部分内容。

    “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里说:‘只要本世纪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换句话说,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愚昧和困苦,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鲁迅先生以他高度浓缩的小说、精美绝伦的散文和浩瀚滚烫的杂文,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和同样的意志,正如他那首《无题》绝句所言:‘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

  • 28. (2016高二上·利津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制相对健全和完善。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其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尽管如此,封建盛世的出现,内在的需要“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对今天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