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桂林市雁山区2018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19-04-29 浏览次数:189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二、<b >综合题</b>
  • 21. 阅读下面材料: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 (1) 材料中的“帝国”指我国的什么朝代?
    2. (2) 这个“帝国”当时采用什么政策最终出现这样的危机?
    3. (3) 这个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
  • 22.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请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的地点和船队到达的最远地点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2. (2)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第一个亡国的欧洲国家

      B.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的战役地点

      C.决定在二战后成立联合国组织的会议召开地点

  • 23.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阅读材料,探究历史,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材料二:元朝疆域图:

    1. (1) 材料一中“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元朝对该地在中央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了管辖?
    2. (2) 从《元疆域图》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元朝开创了哪种政治制度?还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澎湖和琉球?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05年,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宋真宗应允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兄弟之国。

    ——《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主要条款是:一,南宋称臣于金,并且要“世世子孙谨守臣节”。二,宋金两国,东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中国的唐,邓二州皆属金国。三,南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有个读书人,在监安一家旅店题诗讽刺当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

    ——《中国历史》第二册

    1. (1) 从上述材料中,你可看出辽、宋、金之间关系怎样?
    2. (2) 一向以正统自居的宋朝为什么送给别人如此丰厚的岁币,还甘心低头称臣呢?
    3. (3) 根据上述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唐)

    材料三: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四: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并指出唐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2. (2) 假如你是一位唐朝时期南京的读书人,从家中出发经材料二中的“此河”进京赶考,你首先经过的是哪一段?
    3. (3) 材料三,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主要由谁领导?最远到达哪里?
    4. (4) 材料四,乾隆帝“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心态在现实中演化为什么政策?
    5. (5)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对于这种变化你有何感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