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七年级下期期中检测历...

更新时间:2016-09-09 浏览次数:2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 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实现国家统一 C . 开通京杭大运河 D . 社会经济发展
  • 2. 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凿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必须经过(  )

    A . 永济渠 B . 通济渠 C . 邗沟 D . 江南河
  • 3. (2016七下·晋江期中) 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 . 巩固隋朝的统治 B . 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 .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 . 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 4. 《贞观长歌》演绎了唐太宗一幕幕动人的故事,以下是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是(  )

    ①虚心纳谏  ②轻徭薄赋   ③统一文字   ④北击匈奴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5. “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

    A . 程咬金 B . 李世民 C . 魏征 D . 秦叔宝
  • 6. 唐太宗告诫臣下:“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思想源自(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法家 D . 墨家
  • 7. 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 .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 她临朝处政,开创殿试 C . 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 D . 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 8. 人称伟大的“诗圣”杜甫的诗为“诗史”,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他这首诗描绘的是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唐朝的全盛景象(  )

    A . 唐太宗 B . 武则天 C . 唐玄宗前期 D . 唐玄宗后期
  • 9.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瑶》中体现的制度正式诞生是在(  )

    A . 唐玄宗时 B . 武则天时 C . 唐太宗时 D . 隋炀帝时
  • 10. 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

    A . 能言善辩,委以重任 B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 . 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D . 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 11. 下列情形可能在唐朝发生的是(  )

    A . 兵部接到金国入侵的消息 B . 商人用交子到扬州购买丝绸 C . 儒生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D . 私塾先生教授《资治通鉴》
  • 12. 学习中国古代史后,有四位同学对隋唐史进行了概括,其中与历史比较吻合的是(  )

    A . 中华帝国的勃兴 B . 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C . 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 D . 中华文明的起源
  • 13. 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古代皇帝是(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唐太宗 D . 宋太祖
  • 14. 假如你是一个波斯商人,唐代你可以与下列哪个民族交往(  )

    A . 满洲 B . 吐蕃 C . 回族 D . 蒙古族
  • 15. 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

    ①李冰      ②文成公主     ③玄奘     ④鉴真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6.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①阿保机称帝         ②赵匡胤建立北宋        ③澶渊之盟     ④宋夏和议           ⑤西夏建立

    A . ①②⑤④③ B . ②④⑤③① C . ①②③⑤④ D . ②①③⑤④
  • 17. 下列有关宋辽议和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 . 议和的背景是北宋军队在澶州之战中遭到失败 B . 宋辽议和的内容是辽撤兵,北宋答应送给辽岁币 C . 宋辽议和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澶渊之盟 D . 宋辽议和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 18. 南宋著名诗人郑思肖在他的诗中写道:“一心中国梦,万古泉下诗”,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由此可以看出他俩难以忘怀的是(  )

    A . 祖国山河的统一 B . 中华文化的弘扬 C . 旖旎宜人的风光 D . 个人的离愁别恨
  • 19.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 .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 . 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 . 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 . 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 20.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 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 .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 . 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 . 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 21. 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  )

    A . 都护府 B . 市舶司 C . 宣政院 D . 理藩院
  • 2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

    A . 元宵节 B . 端午节 C . 中秋节 D . 春节
  • 23.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回族最早形成于(  )

    A . 宋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24. 2009年4月1日,中法外交部同时发表《中法新闻公报》,法方承诺拒绝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独立”,西藏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开始于(  )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 25. “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二、<b >综合题</b>
  • 26. 回眸历史,回望辉煌,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社会的典范。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对后世影响深远。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①,经济发展,对外交往活跃②,国内民族融合、文化辉煌③。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各一例。

    2. (2) 继承与创新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唐朝继承和发展了隋朝什么制度?出现了哪些新的农业生产工具?

    3. (3) 请举出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

    4. (4) “用事实说话”,请分别用一个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①②③代表的观点。

    5. (5) 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们在治国措施上有何共同之处?

    6. (6) 隋唐社会繁荣给我们什么启迪?

  • 27. 诗词欣赏,感悟历史,请欣赏岳飞《满江红》,然后回答问题。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 (1) 词中的“匈奴”和“胡虏”指的是哪一少数民族?

    2. (2) “靖康耻,犹未雪”中“靖康耻”指哪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3. (3) 岳飞有什么主要事迹?他生活于哪个朝代?

    4. (4) 中国有许多关于岳飞的遗址,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中国四大岳飞庙,河南汤阴岳飞庙、杭州岳飞墓庙、朱仙镇岳飞庙、武昌(鄂州)岳王庙。人们为什么立祠纪念岳飞?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中这样描述江南地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重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家。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

    1. (1) 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 (2) 材料二中的“苏湖”分别指什么地方?这些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3. (3) 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

    4. (4) 概述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三、改错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