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德惠三中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1月月...

更新时间:2018-09-20 浏览次数:27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空气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
    A . 水蒸气    B . 氮气  C . 二氧化碳     D . 氧气
  • 2. 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干冰气化     B . 胆矾研碎          C . 铁生锈     D . 水结成冰
  • 3.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硫酸铜 B . 二氧化碳 C . 氧气 D . 氯酸钾
  • 4. 下列实验操作示意图中,显示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闻气体气味     C . 读液体体积     D . 给液体加热
  • 5. 由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可知,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A . 铜         B . 干冰       C . 氯化钠     D . 金刚石
  • 6. 下列关于Na2CO3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 . 名称为碳酸钠 B . 由三种元素组成 C . 碳元素化合价为+4 D . 碳酸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 7.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火焰 B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 . 木炭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 8.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 . 分子由原子构成 B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变化 C . 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D .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带电荷的粒子都是离子 B .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 .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CO2和水,说明某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说明该无色气体是CO2
  • 10.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A . 用CO2来区分水和澄清石灰水 B .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C . 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 D . 用灼烧的方法区分两种黑色粉末炭粉和氧化铜
二、填空题
  • 11.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两个铁离子
    2. (2) 两个氢气分子
    3. (3)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4. (4) n个硝酸根离子
  • 12. 铝元素的粒子结构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1. (1) 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 (2) 若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相同,则铝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
    3. (3) Al3+可通过电子变成了Al(选填“得到”或“失去”)。
  • 13. 水是生命之源。自然界的水必需经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才能使用。
    1. (1) 向河水中加入明矾,经溶解、静置沉淀、(填操作名称),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异味,再杀菌消毒,得到生活用水。
    2. (2) 欲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进行检验,生活中常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 (3)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爱护水资源。请你提出一条节约用水的合理化建议:
  • 14.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回答下列有关的题。
    1. (1) CO可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CO具有性;
    2. (2) CO与CO2都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
    3. (3) 石墨与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原因是
    4. (4)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但性能不同,原因是
  • 15. 请运用“守恒”的思想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24.5g氯酸钾跟6g二氧化锰混合后充分加热,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0.9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 (2) 飞船常利用反应2Na2O2+2CO2=2X+O2来提供氧气,根据推出X的化学式为Na2CO3
  • 16.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并测量反应产生的气体及其体积。若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1. (1) 烧瓶里盛装的固体药品是①,反应方程式为②
    2. (2) 为达到实验目的,右图仪器连接顺序依次为
    3. (3) 若加入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34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4. (4) 收集到的氧气比理论值少,可能的原因是。(答一点即可)
  • 17. 碳酸氢铵受热时发生的分解反应为:NH4HCO3=NH3↑+CO2↑+H2O,分析后回答。
    1. (1) 加热NH4HCO3时,闻到一种刺激性气味,由此推测生成物中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2. (2) 该反应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 其主要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 18. 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回答问题.

    1. (1) 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红磷消耗瓶内的①,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反应方程式为②
    2. (2) 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来推断水的组成的。推断依据是
    3. (3) C实验与(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
  • 19. 以下是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常用的部分仪器。

    1. (1) 标号为D的仪器名称是
    2. (2) 在实验室里,用2KMnO4 K2MnO4+MnO2+O2↑来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①除选用上图中可用的部分仪器外,还必须补充的玻璃仪器是

      ②若制取3.2g氧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取用高锰酸钾g;

      ③当实验即将结束时,正确操作是

      A.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


      B.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然后熄灭酒精灯

    3. (3) 在实验室里,可用锌粒跟稀硫酸反应来制取并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①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组装完整的制取装置,除选择上图中的a、b、c外,还应选择上图所给仪器中的

  • 20.                            
    1. (1) 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中,

      实验1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①

      实验2瓶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②

      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③

      反应的方程式为④,⑤

    2. (2) 比较归纳是化学学习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C→CO2;CH4→CO2;CO→CO2 , 通过比较归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⑥         (填数字序号)

      ①三种转化关系中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②三种转化关系中C、CH4、CO都能在点燃条件下转化为二氧化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