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0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 (1) 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铃声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较强

      几乎听不到

    2. (2)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
    3. (3) 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
    4. (4) 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 1. 某校生物社团为了探究香烟烟雾溶解液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分别收集1、3、5、7、9支香烟完全燃烧产生的烟雾,并溶解于水中,制成相应的香烟烟雾溶解液各 100 mL。

    ②选择6个大小相同的透明水槽,各注入放置了 一昼夜的清水 1 500 mL,分别标记为1~6号。

    ③向1号水槽中加入AmL 的清水,2~6号水槽中分别加入 100 mL 不同浓度的香烟烟雾溶解液。

    ④向6个水槽内分别放入3条形态大小和生理状况大致相同的金鱼,5分钟后观察并记录金鱼的呼吸频率。

    ⑤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⑥汇总分析数据,计算平均值,绘制成如图 T5-1所示曲线图:

    ⑦实验结束后将金鱼放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步骤③中,A 处应填入的数据为,本实验中号水槽是对照组。
    2. (2) 实验中香烟烟雾溶解液浓度较低时,金鱼的呼吸频率逐渐加快,随着香烟烟雾溶解液浓度的进一步增加,金鱼的呼吸频率逐渐 。
    3. (3) 尼古丁是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之一,主要分布在烟草细胞的(填“液泡”或“细胞核”)中。它大部分由呼吸系统进入人体,通过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
  • 1. 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小金模拟化工生产,用如图装置来制取Na2S2O5

    已知:A中发生的反应为H2SO4(浓)+

    B中发生的反应为

    1. (1) 图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2. (2) 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3) 在实验过程中,滴加浓硫酸不宜过快,理由是(写出一点)。
    4. (4) 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前,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若忘记这一操作,所制取的Na2S2O5产品中会混有 Na2SO4杂质,这与O2(填化学性质)有关。
  • 1. 下列依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1g白磷、1g红磷分别放入两支带塞的试管中,再将试管同时浸入约80℃的热水里,只有白磷燃烧

    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B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二氧化碳是一种酸

    C

    在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

    该条件下,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越剧烈

    D

    将铁粉、硫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后,所得固体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

    铁粉已跟硫粉发生了化学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 1. “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小科对这句话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H2O ═
    提出猜想 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  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钠块大小

    硫酸铜溶液

    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

    绿豆大小

    稀溶液 10 mL

    产生蓝绿色沉淀

    绿豆大小

    浓溶液 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稀溶液 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浓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1. (1) 实验结论  (1)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实验反思(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

    2. (2) 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
    3. (3) 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 1. 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在完成盐酸除铁锈实验时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同学们对此现象感到很好奇,针对“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生成的”这一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小组 同学经过认真分析思考,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并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A和B进行探究。实验时,观察到试管A中有气泡,试管B中没有气泡,从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是成立的。

    1. (1) 小组同学设计图甲所示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2. (2) 小金同学认为图甲实验 A 和B对照设置不够严谨,溶液中的水可能会对气体生成产生影响。于是在图甲实验基础上补充设计了如图乙对照实验C和D。但小科同学认为对照实验D的设置没有必要,他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

      反思提高 设置对照实验首要问题是找准找全影响因素,通过控制变量,来进行对照实验的设置,实现对照实验组设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3. (3)

      迁移应用 一次课外实验的意外现象: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气泡。

      请结合设置对照实验的思想,完成“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生成的”问题探究。

      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镁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②Na2CO3溶液呈碱性,其溶液中除了Na+、水分子外,还有OH-。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对照实验E、F和G。

      往镁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Na2CO3溶液、X溶液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E、G中有气体产生,但缓慢且少,试管F 中产生气体既快又多。从对照实验设置的角度分析,实验G所加“X溶液”应该是
    4. (4) 分析图实验可知,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气体是由镁与水反应生成的。试管F 中快速产生气体,是因为 Na2CO3溶液中存在能促进镁与水反应的离子,该离子是
  • 1. 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除二氧化锰外,许多水果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为了探究苹果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进行以下实验。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称取1g苹果,切成小块放入烧瓶中,量取10 mL 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塞子,当液滴移至A点时开始计时。

    ③当观察到液滴恰好移至B点时(AB间玻璃管容积为6mL),记录所需时间。

    ④依次用不同质量的苹果重复步骤②和③,记录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乙。

    1. (1) 小明把烧瓶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进行实验,目的是保持温度不变。温度升高会导致液滴移动变快,原因是(列举一个)。
    2. (2) 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3. (3) 若用2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6g苹果重复上述实验,预测实验中步骤③记录的时间是s。
  • 1. 小科在某次家庭劳动实践时发现,厕所污垢通常用洁厕灵进行清洗,他对家里某品牌洁厕灵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进行实验研究。

    查阅资料可知洁厕灵(如图)的有效成分是HCl。HCl的含量可利用NaHCO3溶液来测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HCO3=NaCl+H2O+CO2↑,洁厕灵其他成分均不参加反应。向一锥形瓶中加入100g该品牌洁厕灵,再逐次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测出每次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数据记录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NaHCO3溶液的质量/g

    100

    100

    1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197.8

    295.6

    395.6

    1. (1) 该洁厕灵呈(填“酸性”或“碱性”)。
    2. (2) 第一次实验产生的气体质量为g。
    3. (3) 求该品牌洁厕灵中 HCl的质量分数。
    4. (4) 下列关于家庭小实验活动的说法中,你认为合理的有____。
  • 1. 细菌的抗药性是困扰医药界的难题。细菌的抗药性是原已存在的,还是抗生素使用后诱导出来的? 对此,研究人员开展了“青霉素对细菌抗药性选择”的研究。

    【实验方案】

    Ⅰ.菌落培养: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在普通培养基 A上,如图甲所示。

    Ⅱ.原位接种:将灭菌绒布在培养基 A 上按 一下,使绒布表面沾上菌落,然后再按到含有青霉素的系列培养基B(B1~B3)上,完成菌落的接种(使细菌在培养基B上的位置和菌落在培养基 A 上的位置一一对应),如图乙所示。

    1. (1) 实验所用绒布需要灭菌,其目的是
    2. (2) 实验所用培养基 A 和 B的成分差别是
    3. (3) 【预期结果】
      一段时间后,如果系列培养基B上没有细菌长出,说明接种的这些菌落都没有抗药性。如果系列培养基B上都有部分菌落长出,且它们的数目和位置都是一样的(如图丙所示),则说明这些菌落对青霉素已具有
    4. (4) 【验证推理】
      根据系列培养基 B上长出的这些菌落的位置,找到培养基A 上的原对应位置,然后取这些菌落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C上。若这些菌落都能生长,则说明“这些菌落的抗药性是原已存在的,而不是青霉素诱导出来的”,其理由是
  • 1. 科学兴趣小组对Na2CO3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在U形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同时从左、右两侧分别滴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

    1. (1) U形管的两侧发生反应的现象不同:左侧有白色沉淀生成,右侧出现的现象是 。
    2. (2) 实验后,充分振荡U形管,发现管内仍有白色沉淀残留,小组同学将U形管内的沉淀过滤后,对滤液成分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问题滤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一:溶质为NaCl;

      猜想二:溶质为NaCl和BaCl2

      猜想三:溶质为NaCl、BaCl2、HCl;

      猜想四:溶质为

      分析 根据已学知识可判断猜想三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实验 为验证猜想,他们进一步实验,实验设计如表,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Na2SO4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四正确

      继续向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交流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