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同时……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2014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三: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一天之内通过刑法、民事诉讼法等七部重要法律,恢复了1966年至1976年间被破坏了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被法学界称为中国法治史上著名的“一日七法”。……以“一日七法”为先导,我国陆续制定了《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等一大批重要法律,从此,中国开始修改宪法和制定新的法律。

    ——马一德《从“加强法治”到“厉行法治》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文献是哪一次会议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文献的历史地位。
    2. (2) 材料二中“深刻教训”主要是指哪一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了空前的破坏与践踏?根据材料二指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一日七法”通过的积极意义。
    4. (4)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 1. 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北京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总社发给北京第一食品生产合作社的入社批准书”。这件文物可以作为研究三大改造的(    )

    A . 口述史料 B . 间接史料 C . 音像史料 D . 实物史料
  • 1. 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随后召开的会议是(   )
    A . 遵义会议 B . 七届二中全会 C . 中共八大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1.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开启了西藏走向繁荣之路。西藏和平解放(   )
    A . 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 B . 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保障 C . 壮大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力量 D . 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 1. 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伟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疫病流行带来的严重挑战。在卫生防疫工作中,党和政府坚持走群众路线。全国军民响应号召,把卫生防疫提高到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高度来认识,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卫生防疫机制:成立疾疫防控决策领导机构、建立卫生防疫队、确立疫情报告制度等。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其他地方病等发生与蔓延的情况逐步降低甚而绝迹,全国城乡人口逐步上升,大大提升了中国人的身体及精神素质。

    ——摘编自光明日报《新中国国家卫生防疫机制的建立》(2020年03月11日16版)

    材料二  将卫生与爱国联系在一起,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伟大创举。卫生是个人的事,关乎健康;卫生也是国家的事,关乎国运。把卫生工作与发动群众有机结合起来,户户动员、人人参与,就能化被动救治为主动预防,用制度优势弥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条件总体比较落后的劣势,开创了中国特色防疫模式和公共卫生发展道路。

    ——吴继金《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

    材料三  改革开放之后,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82年,“开展群众性的卫生活动,保护人民健康”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此确立了爱国卫生运动的法律地位。2017年5月12日,党中央提出了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42字方针,即“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法科学治理,全民共建共享”。

    ——摘编自王玥《新中国成立以来爱国卫生运动的演进轨迹》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初期卫生防疫工作卓有成效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防病工作的时代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伟大创举”的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爱国卫生运动内涵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作用。
  • 1. “如果让敌人压到鸭绿江边而我们表现得无能为力,软弱可欺,国内国际反动气焰高涨,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我们认为应当参战。”该材料描述的是抗美援朝的(  )
    A . 争议性 B . 正义性 C . 曲折性 D . 艰巨性
  • 1. (2023·衡阳)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
    A .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 戊戌变法 C . 洋务运动 D . 新文化运动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20世纪5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

    材料二  从1956-1966年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即有良好的开端,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失误;甚至在1966-1976年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

    1. (1) 为了实现材料一中“工业化”,我国在建国初期实行哪一措施?列举一项该措施取得的成就。
    2. (2) 材料一中的“三改”是指对什么的改造?这一变革的完成对我国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3. (3) 材料二中“良好的开端”和“一些严重的失误”指的是哪些事件?材料中“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 (4) 20多年的艰辛探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
  • 1. 1951年4月22日,阿沛•阿旺晋美率领的西藏代表团抵达北京,和平谈判终于开启.对立、僵持、相互退让、再度出现僵持,谈判可谓一波三折。懂大局、善理解的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最终签订了《十七条协议》,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 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 B . 西藏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 . 西藏和平解放的艰难性
  • 1. (2023八上·成武开学考)  胡腾舞是石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流行的一种舞蹈。在北朝时期传入中原,至唐代时更加流行。据此推测,唐朝时期(  )
    A . 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 . 与朝鲜半岛交往十分密切 C . 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D . 杂剧已经形成并传入南方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