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二 

    材料三 三十余年来,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阶段,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一条创富之路拾级而上。…于当前的中国人而言,富足之梦,是由温饱向富裕的转变,更是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向全民共富的质跃,称之为当代中国人最为现实的中国梦,实为客观之论。

    1. (1) 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
    2. (2) 材料二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什么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3. (3) 材料三中提到的“一条创富之路”指的是什么道路?该道路与“中国梦”之间有何联系?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鲛肉机”“屠场”和“地狱”。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百度百科

    材料二 

     巴黎和会三巨头 华盛顿会议会场

    材料三 《联合国家宣言》把26个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肤色的国家巢合在打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和旗帜下,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实现了一切反法西斯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大联合,大大加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为反法西斯国家扭转被动局面,进而夺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材料四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2017年1月习近平在日内瓦发表的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

    1. (1) 材料一中的“这次战役”是指什么?这次战役最后的结果是什么?第一次世界火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两个会议有何共同点?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说说你的理解。
    3. (3) 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在当时起到什么重要作用?
    4. (4)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要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 隋朝大运河的长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开通的历史意义在于( )
    A . 推动了隋朝完成统一 B . 大大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C . 促进了民族的大交融 D . 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 1. 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和自然经济遵到了破坏。材料评价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马关条约》
  • 1. 《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该书的作者是( )
    A . 徐光启 B . 宋应星 C . 李时珍 D . 吴承恩
  •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一制度的实行( )
    A .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 增强了企业活力 C . 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D . 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 1. “他让‘中国以世界七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他是中国人民的英雄。”袁隆平之所以受到如此评价的依据是他( )
    A . 发现了能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B . 成功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 C . 参与了“两弹一星”的研制 D . 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 1. 下列史料可用于研究原始农业发展的是( )

    图1炭化的稻粒 图2打制石器 图3骨针 图4骨耜

    A . 图1+图2 B . 图1+图4 C . 图2+图3 D . 图3+图4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汇的先河,极大地促进了东方文化的大力向前发展。作为传递信息、传播精神、传承文化的通道,“丝绸之路”永远地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

    ——摘编自张高陵《从“玉石之路”到“丝鲷之路”》

    材料二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开始了东征。历时十年,亚历山大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杯,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人移民到了西亚,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西方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经这一途径,希腊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

    ——摘编自百度文库

    1. (1) 通过材料一示意图,你能看出丝绸之路上的交往具有什么特点?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古代文明的交往方式,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正确,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 从根本上看,这次革命既未能铲除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统治的根基,也没有改变中国深层的社会结构,更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这表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在于( )
    A . 并未结束延续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 . 极大地阻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C . 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D . 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