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回答问题。

    1. (1) 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抓住哪一个瞬间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述?

    2. (2) 文章开头写白云、飞鸟有什么作用?

    3. (3) 下面对第3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把时间写得有情有义,充分展现了吕伟动作既快又潇洒。 B . 本段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C . 画面如同慢镜头,充分展示了吕伟动作、形体的优美。 D . “从容不迫”一词,表现了吕伟面对大赛镇定自若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4. (4) 作者除了从正面直接描写运动员的瞬间跳水动作,还运用了侧面描写,请对此作分析。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 1.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村,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感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就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峰,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 (1) 选文第①段在说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达到目的时,一连用了四个带有“讲究”的句子。这四个“讲究”句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
    2. (2)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3. (3) 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一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 (4) 选文第④段画线句中的“这”字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5. (5) 选文大部分段落的首句是对该段内容的概括,请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 2. (2023八上·东昌府期末) 现代文阅读。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

    ①“大雪寒梅迎风狂”。12月7日我们迎来了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节气——大雪。自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节气倍受瞩目。

    ②“二十四节气”是千年智慧的结晶。据记载,二十四节气首次完整出现于汉代《淮南子•天文训》,其中部分名称早已出现于先秦典籍中。

    ③民俗专家介绍,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④日常的日历(月份牌)上,总有两套历法系统同时呈现。一套是现在全世界通用的公历,另一套标注着农历。可以看到,农历的十五或十六总是对应着满月,而新月和满月在公历的日子中似乎是随意浮动的,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但很明显,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子相当固定,在通常情况下,至多出入一两天:每年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左右,每年冬至总是在公历12月21日左右。能够清楚解释上述特点形成原因的人,相信会很少。而此次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阴阳合历中的阳历成分,是对太阳在黄道上的周年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的周年运动)的描述,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子才会如此固定。

    ⑤“二十四节气”是鲜活的农耕指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远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在农业生产上至今我们还遵循着很多农谚,调节休息和劳作。比如“春不种,秋无收”“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等,依然是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坐标。

    ⑥“二十四节气”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民间积累了大量的气象谚语、生活谚语,用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虽然大家可能说不出具体都有哪些节气,但节气的理念深入人心,什么季节做什么事等,都是大有学问。更重要的是它已经上升到文化、信仰理念的层面,是一种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生态文明观。

    ⑦二十四节气的成功申遗只是其保护的阶段性成果,它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弘扬应是全体中国人长期、艰巨、共同的任务。实践中,可以对二十四节气与健康养生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对物候研究的意义、二十四节气相关民俗节庆活动等进行发掘,丰富这一遗产的传承方式。据悉“二十四节气”还有望进入小学课程,成为培养孩子认知自然万物的时间坐标,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 (1) 阅读全文,下面与文中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二十四节气”是千年智慧的结晶,是鲜活的农耕指南,关乎人们日常生活三方面来介绍二十四节气。 B . 农历的十五或十六总是对应着满月,而新月和满月在公历的日子中似乎是随意浮动的,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 C . 现如今“二十四节气”已进入小学课程,成为培养孩子认知自然万物的时间坐标,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 . 远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
    2. (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 (3)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4. (4) 阅读第⑥段,分析下面句中画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5. (5) 请写出你熟知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古诗词
  • 3. (2022八上·巴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错位的爱

    ①清晨,父亲来电话:“搭了个顺风车到银行办点事,是不是还得戴口罩?走得急,忘戴了。”末了,还怯怯地“呵呵”一声,像在掩饰他的“过失”

    ②距银行开门还有两小时,我只得穿戴整齐,骑车到城西接他。矮小瘦弱的父亲躲在空阔的街角,瑟缩着,双眼盯着我来的方向。看到他的窘态,我生气了:“来这么早,也不提前打电话?不知道疫情还没结束呀,还往县城跑?我帮你办不行啊?添乱!”

    ③父亲不敢看我,瞅着稀疏的行人车辆,喃喃道:“村里你大叔工地赶早,我就搭他的摩托车来了,你工作忙,没打电话麻烦你。医保卡改密码,必须本人来呀!”我自觉言重了:“来了就回家吧,吃早饭。”父亲慌了神:“不不不,不饿,办完就回,这一身土两脚泥的。”我又生气了:“我家不是你家呀!”

    ④到家时,妻子已经把饭盛好了,父亲在饭碗间小心翼翼地放直提兜,慢慢提出一塑料袋鸡蛋:“还好,没打碎!”这一路颠簸,父亲得多经心呀,我的气又来了:“说过多少回了,你别舍不得吃。再说,坐摩托车抱着鸡蛋,多累多危险!”父亲又“呵呵”:“这不没事嘛!”我气道:“有事就晚了!”

    ⑤盛了满满一碗面条,加一个荷包蛋、两根油条,父亲吃了个精光,又加一碗,我逗他:“必须吃完何!”父亲顺从地“嗯”了一声。待收拾碗筷,我佯装生气:“不是说不饿吗?以后不许说假话!”他“呵呵”一下:“好。都吃撑了,剩碗底儿不好!”

    ⑥父亲坐在佑大的沙发里,更显得瘦小,且只坐了个沿儿,双手局促地在腿上、沙发上搭来搭去。我递给他一杯温开水,他的手才放定。问我娘,问庄稼,问乡亲,问水,问树,问鸡…我问哈,父亲应啥。我慌了:原来那个事事拿主意的一家之主哪儿去了?那个问学习、问交友、问过错、问婚姻、问工作,连珠地般他问我答、说啥是啥的严父哪儿去了?

    ⑦父亲倒是慢授轻松下来,说着家里村里的情况,可怎么感觉都像是在向我汇报,且眼神躲闪,没有丝毫他年轻时、中年时面对我的厉声厉色。相反,我却不知何时对他厉声厉色起来。

    ⑧父亲说那天到村头大槐树下与乡亲们扯闲篇儿,听说了医保卡玫密码的事“我急了:“不是告诉你们了吗?疫情还没完全结束,别扎堆儿,咋不听呢?”父亲没底气地说:“没事!没事吧?”然后轻声“哦”了一声……

    ⑨我心更慌了:此刻坐在沙发上的父亲,怎么那么像儿时被他训得贴墙站的我?父亲真的老了,真的变小了,小到被儿子“训”得唯唯诺诺、毫无主张。

    ⑩其实,父亲还是很“听话”的。我“训”他“上房项摔着咋办”,他就再没上房晾晒过东西、扫过落叶。我“训”他“少种些地,累着咋办”,他就不舍地撂荒了许多较远的地块,只拣村中的小块水浇地种些红薯,小莱地种些蔬菜。我“训”他“没事练熟我给你抄了谱子的那首板胡曲”,他闲下来就练,待我回家拉给我听。我“训”他“冬天生炉子,晚上一定让窗户留条缝儿”,他就每天晚上检查好几遍……

    ⑪海一次忍不住“训”了父亲,我也很自责。听母亲说,父亲从小没了爹娘,营养跟不上,长得很瘦小。拉扯我们兄弟仁,下过煤窑,下过包工队,土里创食,日子紧巴巴。父亲又谈何容易?

    ⑫我偷偷瞟了一眼父亲,他还坐在沙发沿儿上,端着水杯,两眼瞅瞅窗外,瞅瞅洗手间方向…我突然觉得眼前有些模糊,迅速打开水龙头猛洗脸。完毕,拿出崭新的口罩,拉父亲起来,给他戴好,又塞了一包到提兜里。出门,上街,领他办业务、买东西,送他回家。在父亲转身的瞬间,一阵风起,我分明发现,衣角遮盖的裤兜里,有一只蓝色的旧口罩……

    ⑬中午有个应酬,我打电话给妻子。女儿接过电话,劈头一句:“不准喝酒,你酒精过敏不知道吗?”我“呵呵”一声:“知道了。”听到女儿在电话那边和她妈说:“放心,我又‘训’了我爸一顿……”           

    (原文有删改)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按顺序把“我”训父亲的情节补充完整。

      ①父亲疫情期间忘戴口罩进城办事;→②父亲因为一身土两脚泥不想跟我回家;

      →③→④

    2. (2) “呵呵”在文中多次出现,且意味深长。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划线处“呵呵”的不同含义。

    3. (3) 第⑪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并说说这种顺序所起的作用。
    4. (4) 阅读以下链接,结合文章内容与主题,谈谈你对“训”父亲这一行为的看法。

      链接一:训,说教也。(《说文解字》)

      链接二: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