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17九上·上杭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治国安民》节选

           【注释】①炀(yáng)帝:杨广,隋朝的皇帝。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1. (1)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节奏。(划一处)

      入 则 无 法 家 拂 士

    2. (2)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人恒 , 然后能改

      ②困于心,于虑

      ③征求无

      ④百姓不

    3. (3) 翻译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4. (4) 《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
    5. (5) 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