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嘉二十七年六月,上欲伐魏。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谏曰:“我步彼骑其势不敌檀道济再行无功到彦之失利而返今料王玄谟等未逾两将六军之盛不过往时恐重辱王师”上曰:“虏所恃者唯马。比及冬初,城守相接,马过河,即成擒也。”秋七月庚午,诏曰:“比得河朔华戎表疏,诉其困棘,跂望绥拯,潜相纠结,以候王师。芮芮亦遣间使远输诚款,誓为掎角,经略之会,实在兹日。”是时军旅大起。以兵力不足,悉发六州三五民丁。有司又奏军用不充,富民家赀满五十万,并四分借一,事息即还。乙亥,使王玄谟进围滑台。王玄谟士众甚盛,器械精严,而玄谟贪愎好杀。攻城数月不下,闻魏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玄谟不从。乙丑,魏主渡河,众号百万。玄谟惧,退走。魏人追击之,死者万余人,麾下散亡略尽,委弃军资器械山积。先是,钟离太守垣护之闻魏兵将至,驰书劝玄谟急攻。玄谟不从。萧斌遣沈庆之将五千人救玄谟。会玄谟遁还,斌将斩之,庆之固谏曰:“佛狸威震天下,控弦百万,岂玄谟所能当。”斌乃止。魏永昌王仁攻项城,拔之。帝恐魏兵至寿阳,召刘康祖使还。仁将八万骑追及康祖于尉武。康祖有众八千人,军副胡盛之欲依山险间行取至,康祖怒曰:“临河求敌,遂无所见,幸其自送,奈何避之!”下令军中曰:“顾望者斩首,转步者斩足!”魏人四面攻之,将士皆殊死战。有流矢贯康祖颈,坠马死,余众遂溃,魏人掩杀殆尽。十二月庚午 , 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上登石头城 , 有忱色,谓江湛曰:“今日士民劳怒,不得无惭,所贻之忧,予之过也。”二十八年春正月丁亥,魏掠居民、焚庐舍而去。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帝图恢复》)

    【注】①上:指南朝宋的宋文帝刘义隆。魏指北魏。②芮芮:柔然的别称,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步彼骑其势/不敌/檀道济再行无功/到彦之失利而返/今料王玄谟等/未逾两将/六军之盛/不过往时/恐重辱王师/ B . 我步彼骑/其势不敌/檀道济再行无功/到彦之失利而返/今料王玄谟等/未逾两将/六军之盛/不过往时/恐重辱王师/ C . 我步彼骑其势/不敌/檀道济再行无功/到彦之失利而返/今料王玄谟等/未逾两将/六军之盛/不过往时恐/重辱王师/ D . 我步彼骑/其势不敌/檀道济再行无功/到彦之失利而返/今料王玄谟等/未逾两将/六军之盛/不过往时恐/重辱王师/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虏,俘虏,奴仆;中国古代也指对敌人和东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B . 庚午,是天干庚与地支午的组合,它和“惟庚寅吾以降”中“庚寅”都是干支纪日。 C . 石头城,和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金陵”都是今天南京的别称。 D . 佛狸,与“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中的“佛狸”均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沈庆之认为以步制骑胜算不大,劝谏宋文帝不要贸然出兵;滑台惨败后,沈庆之以敌我实力悬殊为由,劝说萧斌不要斩杀逃回的王玄谟。 B . 王玄谟贪婪好杀,所率军队兵士众多,武器精良,却久攻滑台不下;等到魏军将到时,又因刚愎自用,不采纳众人建议,最终兵败溃逃。 C . 刘康祖应召回防时被拓跋仁追上,对副将胡盛之的提议大为不满,下令全军殊死一战;交战中他被流箭射中,坠马身亡,宋军也随之崩溃。 D . 魏军乘胜追击,魏主拓跋焘抵达瓜步渡口后,扬言要南渡长江,建康城内大为恐慌,百姓纷纷逃离出城;第二年初,魏军焚屋掠民后撤兵北归。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诉其困棘,跂望绥拯,潜相纠结,以候王师。

      ②临河求敌,遂无所见,幸其自送,奈何避之。

    5. (5)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了宋文帝的典故,并用“赢得仓皇北顾”生动描述了其北伐失利的败状。请结合本文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宋文帝“赢得仓皇北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