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随着虚拟现实、边缘计算、实时动作捕捉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比二次元虚拟偶像更接近真人形象的3D超写实“数字人”逐渐增多,一批面容靓丽气质佼佼的“数字人”应声而至,“穿梭”于现实生活的各类场景。作为当前数字技术与文艺创作深度融合的产物,“数字人”体现了数字文化新模式的发展趋势,也打开了网络文艺新媒介产品的审美想象和创新创意空间。

    ②颜值高、才艺多的“数字人”在资本市场和流行文化的热度不断攀升,再加上现实世界娱乐明星“塌房”事件时有发生,越来越多虚拟偶像和“数字人”被打造成具有鲜明“人设”的数字网红。这些不同类型的“人设”是“数字人”变身“顶流网红”的数字化叙述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也使得原本属于二次元文化的虚拟偶像与当代娱乐工业的造星机制悄然对接。“数字人”“人设”的故事性、虚拟性和参与感,激发了粉丝自我人格在虚拟世界的想象投射。定制化的“人设”在算法应用中可以精准对接年轻用户“无菌审美”追求,快速形成吸引眼球的圈层效应,满足粉丝在线交互的“产消合一”需求和虚拟圈层社交新体验,也能够借助直播、短视频、数字广告等活动平台,迅速成为突破“次元壁”的高人气网红,从而形成“数字人”IP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③“人设”是“数字人”形象创作的起点却并非终点,再完美独特的“人设”都会在不断面向满足粉丝的“表演”中被消耗成空心的、扁平的标签。一味迎合消费端需求而精心包装的“人设”,容易陷入套路化拼贴所带来的局限,使“数字人”形象成为没有生长空间的僵化符号,最终导致“人设崩塌”。优质的“数字人”形象要源于“人设”,高于“人设”。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类型的“数字人”形象看似迥然有别,但他们的共同点也不少:年轻时尚、个性张扬,充满未来感和科幻感,既是完美偶像也是软萌有缺点的“人”。他们擅长在完美与不完美“人设”之间拿捏合适的尺度,需要“爽点”或“萌点”就看粉丝的选择了。

    ④如果“数字人”仅止步于制造类型化的数字网红,他们的形象其实仍然是模糊的。“数字人”形象要高于“人设”,就是要从制造“人设”转为创造人物,使“人设”成为人物的一部分而非取代人物。优质“数字人”形象要体现艺术创造力与中华文化价值的融合。“数字人”并非虚幻的代名词,也不是单纯的技术产物,而是具备“源于生活、回应生活并走进生活”的美学内核。中国文化基因凝聚丰富的文化元素、人文精神与生命情趣,能为“数字人”形象提供坚实的文化品质和美学智慧,也是“数字人”守正创新的文化之源。“数字人”的创新发展可借鉴《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唐宫夜宴》等新国风对传统文化的年轻化创意表达方式,把中华文化内涵的提炼与数字文艺的创新表达相结合,使数字文艺生长与当代美学语法相契合,从传统跨向当代,从古典迈向时尚,创造更多具备中华文化气韵又自带“流量”的“数字人”形象,不断提升数字文艺生命力。

    ⑤虚拟偶像、二次元、Z世代是“数字人”文化的关键词,也一度成为青年亚文化的符号标签。随着技术、资本、市场、政策等多重因素作用,“数字人”开始突破圈层区隔,借力“科技+文化”风口逐渐跃入主流文化视野,频频出现在冬奥会、春节晚会等重要文化平台。“数字人”景观之“新”不仅代表网络文艺的新发展趋势,也是新的时代脉搏和时代气象的表征,呼应了艺术创造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的密切关系。流行文艺记录时代,也必然要以时代精神为其价值底色。

    ⑥“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这就说明必须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美学功能。优质的“数字人”形象应锚定文艺陶冶性情、升华气度的发展风向,用有品位的艺术为美好精神生活赋能,为人们提供审美滋养和心灵丰盈的力量。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数字人”形象的创意生长、维护提升的全链条环节,打造有温度的健康向上的形象。另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形成时代文艺标识,激发Z世代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优质“数字人”形象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走高质量发展路线,努力彰显时代审美旨趣,传播当代社会观念,反映共同价值追求,才能以隽永的艺术魅力形成数字时代的文艺标识。要用中华美学和当代价值为数字文艺持续赋能,以优质“数字人”形象向Z世代传递有内涵有格调的文化精神,激发Z世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从而不断提升“数字人”形象的竞争力、影响力和文化魅力。

    (摘编自刘桂茹《以中华文化内涵塑造“数字人”形象》)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定制化的“人设”在算法应用中可以精准对接年轻用户“无菌审美”追求,是“数字人”变身“顶流网红”的重要因素。 B . 优质“数字人”融艺术创造力与中华文化价值为一体,中国文化基因是“数字人”守正创新的文化之源。 C . 《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唐宫夜宴》等节目可以有力推动“数字人”的创新发展,从而提升数字文艺生命力。 D . 优质的“数字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播当代社会观念,反映共同价值追求,形成数字时代的文艺标识。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数字人人设崩塌”是因为人设取代了人物,陷入了套路化拼贴所带来的局限之中,最终被消耗成空心的、扁平的标签。 B . 从“数字人”频频出现在重要文化平台可以看出“数字人”开始突破圈层区隔,逐渐跃入主流文化视野。 C . 在“科技+文化”的风口之下,“数字人”体现了网络文艺的新发展趋势,清晰传递“数字人”的时代价值底色。 D . 如何赋予“数字人”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一批兼具中国文化品格和自带“流量”的优质形象,是推动“数字人”发展的重要方式。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 网红直播带货频频翻车,于是电商公司批量复制“数字人”进行直播带货,引爆直播新风口。 B . 日本虚拟“数字人”“初音未来”在B站举办的3DGG演唱会爆火,在线观看人数超百万。 C . 杭州亚运会上“数字人”火炬手高擎亚运圣火,踏浪而来,与汪顺共同点燃主火炬。 D . 在《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全息“数字人”“苏轼”与观众跨越古今话诗词。
    4. (4) 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5. (5) 《人民日报评论:点亮文化传承发展新灵感》一文指出:数字人要产生持久魅力,不能仅凭外在的形象或塑造的“人设”,要激发新的灵感,应用新的技术,更要充分汲取科技与人文滋养。如何让“数字人”成为文化传播的“新使者”,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