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4八下·南宁月考) 党和国家非常关注“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不断调整农业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则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52年12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

    ——摘编自扬宇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虽然农民分到了土地,可是由于仍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缺之生产工具资金,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等,这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此党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随着新的经营体制在广大农村的推行,农民群众有了更大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可以利用剩余劳动力和资金发展多种经营这是我国农村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生产方向转变的开始。”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对农民产生的积极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土地改革后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国家采取的改造方式。并结所学分析在这样的改造方式下,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在1956年底发生了什么根本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新的经营体制”的优势;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这一体制的推行产生了怎样积极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改革和成就中得出哪些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