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现代文阅读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 ①  , 来得②         , 来得③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④     , 空气来得⑤     , 天的颜色显得⑥     , 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

    1. (1) 《故都的秋》作者,中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他曾留学日本,回国后与郭沫若等组织“社”。
    2. (2) 在下面的括号里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上面句子的划线处。

      (淡 慢 静 清 悲凉 润 )

    3. (3) 上文划线句中作者列举了五处饱含秋意的景观,但用笔极简,其原因是(   )
      A . 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都为人所写过,作者要另辟蹊径,故而一笔带过。 B . 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表现作者情感,仅以此衬托,故而用简笔。 C . 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一般人只是感觉到却说不出来,故而一笔带过。 D . 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 但在作者心中无足轻重, 故而用简笔。
    4. (4) 第一小节中,成语“不远千里”,表达什么感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