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先生,你那些记山水的文章我都读过,我觉得那些都很好。但是我又很自然地有一个奇怪念头:我觉得我再也不愿意读你那些文字了,____。你为什么尽把你们的山水写得那样美好呢?难道你从来就不曾想到过:就是那些可爱的山水也自有不可爱的理由吗?我现在将以一个平原之子的心情来诉说:你们在多山的地方行路不方便,崎岖坎坷,总不如平原上坦坦荡荡;你们不容易望到天边,更看不见太阳从天边出现,也看不见流星向地平线下消逝,总不如平原上的人有万里好景一望收的眼福;你们喜欢写帆,写桥,写浪花或涛声,但在我平原人看来,总不如秋风禾黍或古道鞍马更为好看。此外呢,此外似乎还应该有许多理由,然而我的笔偏不听我使唤,我不能再写出来了。唉唉,我够多么蠢,我想同你开一回玩笑,不料却同自己开起玩笑来了,我原是要诉说平原人的悲哀呀。我读了你那些山水文章,我乃想起了我的故乡,我在那里消磨过十数个春秋,我不能忘记那块平原的忧愁。

    1. (1)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生长在平原上的孩子会为那些文字悲哀,因为它们都近于夸饰 B . 生长在平原上的孩子会因为那些文字都近于夸饰而悲哀 C . 那些文字都近于夸饰,是会叫生长在平原上的孩子悲哀的 D . 那些文字是会叫生长在平原上的孩子悲哀的,因为它们都近于夸饰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请从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
    3. (3) 语段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比较有特点,请简要分析其效果。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 1. (2023高三下·高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处暑是气温由炎热向寒冷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节气,    :一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逐渐影响我国。此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    , 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

    夏季横行霸道的副热带高压,虽说迈开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认输,轻易败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到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    , 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这期间昼夜温差加大,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很不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请分析文中划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 2. (2023高三下·新建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想要知道天气的变化情况,不一定要看“天气预报”, ① 。在美洲的多米尼加,人们都要在自家门前栽种上几棵,外出以前看一看,好掌握天气情况。雨蕉树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呢?原来,雨蕉的叶片和茎干的表皮组织十分细密,全身好像披上了一层防雨布。天下雨

    以前,空气的温度高,湿度大, ②  , 于是便从叶片上溢泌出来,形成水滴,不断地流下来。这就是人们看到以后所说的雨蕉树在哭泣。因为看到雨蕉树“哭泣”以后, ③  , 所以,人们把雨蕉树“流泪”当做要下雨的征兆。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不同的一项是( )
      A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 . 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D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3. (2023高三下·开学考) 语言文字运用1

    在近日召开的“遏制过度包装‘天价’月饼,倡导绿色理性消费”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集中整治,         , 月饼包装全方位“瘦身”。月饼回归本味,过节回归初心,中秋才不会走形。

    中秋是拜月的节日。自古以来,中秋起源于上古,定型于汉,普及于唐,又叫祭月节、月光诞、月娘节,因此就是这个色香味俱全的调调儿。国人对月亮的亲近,远超太阳。冷月有情,虽远而弥近,似疏而实亲,入诗入骨入相思,入脑入口入肝肠。有哪个民族,曾给月亮起过上百个表字、昵称和小名儿?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你我今天所见的,是李白与苏东坡抬头凝视过的同一个月亮啊!在同一个月亮下,我们感怀古人和他们的人生经历。

              。从过去到现在,很多人都曾在怀抱中听过父母“举头望明月”“明月几时有”的念诵。今年中秋,依旧诗声琅琅。文化传承,家国情怀,就在华夏各处代代相传的念诵中,在后羿、嫦娥与吴刚等远古故事的祖孙相守讲述中,得以充分彰显。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有人认为将文中画框线的句子换为“只有中国给月亮起过上百个表字、昵称和小名儿”意思也不会改变,你认为可以这样换吗?请简述理由。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