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三下·舟山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梅花

    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冻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常年份腊月到一半,梅花就已经开得繁盛;人们不相信今年春天会晚,冬季要延长,于是都来雪中赏梅。

      B.因为“树冻”,故而梅树上悬结的冰凌落下,见冰不见花,从袖里伸出手去攀折高处的梅枝,觉得很寒冷。

      C.这首咏梅诗没有直接写梅花,只是写了寻梅不见的过程和感受,在同类诗作中显得与众不同。

      D.这首诗结构自然无迹,没有使用典故,情感真纯,给人以亲切之感,颇能体现杜甫所说的“清新庾开府”的风貌。

    2. (2) 诗人的情感态度随着寻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简要分析。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 1. (2024高三下·浙江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随意①

    陆游

    随意上渔舟,幽寻不预谋。

    清溪欣始泛,野寺忆前游。

    丰岁鸡豚贱,霜天柿栗稠。

    余生知有几,且置万端忧。

    【注】①乾道二年秋,陆游因被劾“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罢归山阴。本诗即作于此时。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预谋”与“随意”呼应,可见诗人登上渔舟寻幽探胜为一时兴起,没有事先计划。 B . 颔联叙写诗人泛舟清溪,游览野寺;“清溪”“野寺”正能体现上文“幽寻”之“幽”。 C . 年成丰收但鸡豚价贱,柿栗果稠然霜重天寒:诗人不禁为农民的悲苦命运感到担忧。 D . 尾联蕴含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慨;“有几”与“万端”形成对照,“且”字亦耐人寻味。
    2. (2) 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写作背景及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 2. (2023高三下·福州模拟)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画石【唐】刘商

    苍藓千年粉绘传,坚贞一片色犹全。

    那知忽遇非常用,不把分铢补上天。

    题自画石【清】曹雪芹

    爱此一拳石,冷魂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

    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诗和曹诗是题画诗,都以画作中的石头作为描写对象并抒情言志。 B . 刘诗开头直接写画石本身,曹诗开头则直抒胸臆表达对画中石的喜爱。 C . 刘诗的画中石覆盖青苔本色不变,曹诗中的石头小巧玲珑未经雕琢。 D . 刘诗和曹诗都推测画中石的来历,都来自遥远年代,后来堕入人间。
    2. (2) 两首诗都使用“补天”的典故,但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 3. (2023高三下·柳州竞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前两联是说,卖松人把生长在深山大谷中耐寒的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作者能理解卖松人的这种求利心情。 B . 诗歌的后两联是说,松树的“瘦叶”“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长安富贵人家喜欢的是妖艳媚俗的桃李。 C . 作者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也对长安富贵人家不识松树价值的鄙薄进行了批判。 D . 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翠楼”的对比,“瘦叶”“淡花”与“桃李”的对比,更能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2. (2) 本诗语言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