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我校文佳同学将参加“2024中国诗词大会”广东省选拔赛。为此,他收集了一些材料。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精神,为让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国民大众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而由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诗词大会》在题目设置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题目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丰富的诗歌类别,节目中的所有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收录的诗词作品主要来自唐宋时期,见图1。为营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比赛场面,节目还运用了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手段。《中国诗词大会》反复强调“人生自有诗意”这几个字,节目的所有玩法、规则都是为了表达这一内容——传达诗词之美以及喜欢诗词的这些人背后的故事。

    (摘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竞赛节目没有严格的选拔标准,门槛较低,让普通人也能实现上舞台的梦想。这些参赛选手们,最小的5岁,最大的71岁,涵盖飞行员、工程师、保安、出租车司机、个体户等33个行业。他们中有把所有业余时间都交给诗词的超市生鲜售货员,有每天爬楼56层、用诗词自我鼓励的自来水查表员,有在飞行途中传播诗词之美的飞机机长……

    它点燃了全民诗词学习的热情,反映了国人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愿。

    对于这些爱诗词的人来说,其实诗词不在远方,就在脚下。诗词就是生活本身,一段诗词就是一段人生。在《中国诗词大会》中的这些普通人,他们与诗词结缘。在他们眼里,诗词不是束之高阁的经卷,而是温润己身的甘露。

    很多观众也会跟着节目答题,积极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感受其中的乐趣,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

    (摘自刘欣《广电独家》,有删改)

    材料三:

    《2023 中国诗词大会》延续第七季主题策划的方式,将时代精神融入节目创制,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淬炼出“欢喜、寻味、燃、寒暑、先生、本来、心动、天下、十年、远方”十大关键词。通过每场的主题化聚焦,打通古诗词的经典意象和时代关键词的“任督二脉”。围绕十大关键词,节目串联起家国天下、体育竞技、乡村振兴、科技发展等多个时代切面,以有温度、有情怀的方式振奋亿万人心,凝聚精神伟力,厚植文化自信,释放中国力量。

    节目中航天员刘洋从太空发来邀请,请大家给她出舱时拍摄的照片配两句诗词。节目巧妙把重大科技成果,与民族文化自信相结合,实现民族集体记忆与时代意义的完美融合。2022年北京冬奥会冠军苏翊鸣全新研发的滑雪动作,被冠以“踏雪飞鸿”的名字,诗词与体育的诗意交融,赋予体育运动以东方式浪漫……《2023中国诗词大会》用十大主题讲述中国故事、解锁中国形象,为时代和人民献上盛大的诗词礼赞。

    (摘自刘燕《光明网》)

    材料四:

    从真人复原《福贵岁朝图》里赏花灯、放鞭炮、折梅枝、拉冰床的孩童玩闹过年场景,到实景搭建《清明上河图》让嘉宾以“入画”的方式漫步汴京两岸,寻味东都记忆……更有基于古籍文献和数字技术联合打造的全息虚拟人苏轼首次亮相本季大会,并在MR 混合现实技术的加持下和现场主持人、选手进行了实时互动。古今交叠、亦真亦幻,历史感、科技感、时尚感、未来感兼具。这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全新感官体验,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新表达,使《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从第一阶段聚焦知识竞技表达层,到第二阶段强调故事化、场景化的互动体验层,再到第三阶段注重虚拟现实的视觉沉浸层的飞跃,搭建了古与今、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流行、科技与艺术、抽象与具象沟通的桥梁。

    (改编自刘燕《2023中国诗词大会:守文化之根脉聚筑梦之伟力》)

    1. (1) 关于《中国诗词大会》,文佳对材料做了整理,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中国诗词大会》推出的时间比《中国谜语大会》晚,是央视推出的文化类竞赛节目。 B . 《中国诗词大会》题目设置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涵盖古诗词的多个类别。 C . 《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重温曾学过的古诗词,体现了这档电视竞赛节目秉持的宗旨。 D . 《中国诗词大会》的所有玩法和规则,大都是为了营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比赛场面。
    2. (2) 文佳对《中国诗词大会》受欢迎的原因做了分析,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让古代经典诗词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 B . 节目中的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图1可见收录于排行榜的是唐宋时期重要诗人。 C . 节目立足传统文化,以演播室比赛为形式,观众可感受其中乐趣,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 D . 题目无严格的设置标准,难度较低,容易回答,让售货员、保安等普通人也能走上舞台。
    3. (3) 为更好地说明“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全新感官体验”,文佳所找例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T恤、布包、餐垫、灯罩等日常生活用品上描绘诗词意境,让生活成为展示的画布。 B . 总片头构建两个视觉身份:“圆融”穿越时空,“千丈诗卷”作为古今对话的重要载体。 C . 郦波老师在南京秦淮河风景地出题,展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如画,体现情怀、加深理解。 D . 康震现场在宫灯、团扇等传统文化介质上作画,于提笔之间传承如诗如舞的文化符号。
    4. (4)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给即将参赛的文佳一些建议,帮助他顺利晋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