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温州模拟)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卫端木叔者,子贡之世也。藉其先赀,家累万金。不治世故,放意所好。其生民之所欲为,人意之所欲玩者,无不为也,无不玩也。墙屋台榭,园囿池沼,饮食车服,声乐嫔御,拟齐楚之君焉。至其情所欲好,耳所欲听,目所欲视,口所欲尝,虽殊方偏国非齐土之所产育者无不必致之犹藩墙之物也。及其游也,虽山川险阻,涂径修远,无不必之,犹人之行咫步也。宾客在庭者日百住,庖厨之下不绝烟火,堂庑之上不绝声乐。奉养之余,先散之宗族;宗族之余,次散之邑里;邑里之余,乃散之一国。行年六十,气干将表,弃其家事,都散其库藏、珍宝、车服、妾媵。一年之中尽焉,不为子孙留财。及其病也,无药石之储;及其死也,无瘗埋之资。一国之人受其施者,相与赋而葬之,反其子孙之财焉。

    段干木闻之,曰:“端木叔,达人也,德过其祖矣。其所行也,其所为也,众意所惊,而诚理所取。卫之君子多以礼教自持,固未足以得此人之心也。”

    杨子曰:“既生,则废①而任之,究其所欲,以俟于死。将死,则废而任之,究其所之,以放于尽。无不废,无不任,何遽迟速于其间乎?”

    (节选自《列子·杨朱》,有删改)

    材料二: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②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自乱离已来,吾见名臣贤士,临难求生,终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愤懑。侯景之乱,王公将相,多被戮辱,妃主姬妾,略无全者。唯吴郡太守张嵊,建义不捷,为贼所害,辞色不挠;及鄱阳王世子谢夫人,登屋诟怒,见射而毙。夫人,谢遵女也。何贤智操行若此之难?婢妾引决若此之易?悲夫!

    (节选自《颜氏家训·养生》)

    【注】①废:搁置,此处可理解为“听任”。②谗慝:为奸作恶。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虽殊A方B偏国C非齐D土之所产E育者F无不必G致之H犹藩墙之物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藉,意为凭借,与《谏逐客书》“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藉”意思不同。 B . 世故,意为生计,与“老于世故”“人情世故”中的“世故”意思不同。 C . 诚,意为确实,与《六国论》“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的“诚”意思相同。 D . 临,意为临近,与《石钟山记》“郦元以为下临深潭”的“临”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端木叔家财万贯,锦衣玉食,奉养宾客数以百计,每日声乐不绝;后逐步遣散宾客以及家中婢妾,并在一年之内散尽家财,最终无安葬之资。 B . 段干木高度评价端木叔的德行,认为其行为虽然惊世骇俗,但是符合情理,而卫国君子多以礼教自持,自然难以理解其放诞行为背后的深意。 C . 颜之推认为应当爱惜生命,但要选择正当的手段,不能因满足欲望、为奸作恶而遭致死亡,但可以为忠孝仁义、全家济国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D . 乱世中,许多名臣贤士苟且求生却遭受侮辱,而吴郡太守张嵊和世子夫人皆为义而死,保持了气节,颜之推借两者鲜明的对比阐明了生死观。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国之人受其施者,相与赋而葬之,反其子孙之财焉。

      ②何贤智操行若此之难?婢妾引决若此之易?

    5. (5) 以上两则材料以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表达了对待生死的态度,但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

      人物

      对待生死的态度

      杨朱

      ①_⁠_⁠_⁠_⁠_⁠_⁠_⁠_⁠_⁠_⁠_⁠_⁠_⁠_⁠

      颜之推

      强调生与义之间的关系,认为应当舍生取义。

      王羲之

      ② _⁠_⁠_⁠_⁠_⁠_⁠_⁠_⁠_⁠_⁠_⁠_⁠_⁠_⁠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