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九下·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驾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节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清风时至,玉声珊然,中《采齐》而协《肆夏》,揖逊俯仰,若洙、泗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 , 端冕正笏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节选自王守仁《君子亭记》)

    [注]①阳明子:即王守仁,明代哲学家,被贬至贵州龙场,自建居所,命名为何陋轩。②蛰:二十四节气之“惊蛰”。③伏:暑天。④洙、泗:二水名,流经曲阜,孔子与弟子习礼之地。⑤虞:虞舜。⑥后:诸侯。⑦正笏:恭敬地拿着上朝的笏板。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之曰“君子”/有仙则(《陋室铭》) B . 通而有/肉食者谋之,又何焉(《曹刿论战》) C . 贯四时而叶无所改/横上蔽,在昼犹昏(《与朱元思书》) D . 无所不/乎众矣(《爱莲说》)
    2. (2) 翻译句子。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

    3. (3) 小语读完乙文,有以下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 . “说”和“记”都是古代文体,前者是一种议论文体,后者是一种散文体裁。 B . 乙文画线句的正确断句是“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C . 竹子和莲花都深受古人喜爱,乙文作者以“君子”命名亭子,就是因为他从竹子身上概括出了“君子四道”——君子之德、君子之操、君子之明、君子之容。 D . 和甲文一样,乙文也用了托物言志,是从竹子的内部特点、外表形态、生长习性、在风中的仪态等联想到君子风范的。
    4. (4) 小语和小文读完甲乙两文后,就究竟谁更能代表君子风范,有不同意见,请您根据文意,补全对话。

      小语:莲“出淤泥而不染”,它的高洁正代表了我心中的君子。身处社会中,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只有坚守自己的底线,做一个有原则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小文:我认为竹才是我心中的君子,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