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九上·桂林期末) 现代文阅读Ⅱ

    长满茅草的土地

    蒙福森

    老高气冲冲地走进小喜家。

    “哎呀,三叔,你咋四来啦?啥时候回来了?”小喜抬头看见老高,十分意外,惊讶地问。

    “我再不回来,我的地不知道被你糟蹋成啥样子了!”老高的话里夹枪带棒,语气中满是火药味。“我问你,好好的地为啥不种庄稼,长满茅草了?”

    “长草咋啦?长草不行吗?你把地租给了我,我喜欢地上长啥就长啥!”小喜抬高了声音。

    “地是用来种庄稼的,长满茅草就不行!”老高气愤地说。

    几年前,老高的老伴儿去世了,儿子不放心他一个人在乡下老家,接他到省城去住,家里那几亩地就租给了小喜。老高一辈子种惯了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跟土地的感情甚至比对老伴儿还要深。老高人在城市里挤来挤去,魂却在乡下游荡。他喜欢家乡淳朴的邻里关系,喜欢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河,喜欢那散发出泥土气息的土地和郁郁葱葱的庄稼。最初,老高几乎天天做梦、梦见一望无际的田野,梦见小桥流水竹木掩映的村庄,梦见自己在挥汗如雨地收割庄稼……很多个夜晚,老高醒过来,泪湿枕巾,唏嘘长叹,辗转反侧。

    有一次,老高到城郊去,他看到一个已经拆迁的村庄。村民们已经搬走了,村里只剩下断墙残垣和光秃秃的树木,以及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枯黄的杂草。一条被遗弃的狗,骨瘦如柴,孤独地立在村口。看见老高走过来,它有气无力地吠叫起来。那一刻,老高触景生情,潸然泪下,蹲在地上很久起不来。

    恰好,儿子要回家乡的县城办事,他就跟儿子的车回来住几天。

    老高一回乡下老家,顾不上旅途劳顿,顾不了满院杂草丛生、墙壁潮湿泥粉剥落,甚至水也不喝一口,立刻扛着锄头,到他的地里去了。

    野外,阳光明媚,云淡风轻,田野里正抽穗扬花的水稻和花生玉米葱茏翠绿,像绿色的地绵延到远方,一望无际。城市里,哪有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景色!老高兴奋得像一个孩子,踩着曲曲折折的田间小路,扑鼻而来的是泥土和庄稼散发出来的清香气息。他高声唱起了家乡小调:“一座座山岭哟一道道川,一条条溪水哟流山涧,一簇簇高粱哟红霞染,金灿灿的水稻哟醉心田……”

    可等老高走近了他的地时,却看见土地已经荒了,长了一地高过人的茅草。又高又密的茅草,与四周绿油油的庄稼相比,分外惹眼。

    老高气冲冲地来到小喜家。他要收回他的地,不租了。

    小喜说不过老高,便拿出租地合同:“三叔,你看看,你的地租给我了,这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的。你可不能反悔!”

    老高瞄着上面他一笔一画的签名,眼前浮现出又高又密的茅草,想起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枯黄的杂草,猛地夺过租地合同,三下两下就撕得粉碎。

    “三叔,你……”小喜望着满地碎纸片,像被人掐住了喉咙,说不出话来。

    老高留在了乡下,他离不开种了一辈子的土地。

    老高的儿子找到我,想让我劝说他爹离开老家,跟他去城里享受幸福生活。我反复劝说,费尽唇舌,老高始终没有答应。我又一次来到老高的地里时,看见他正挥汗如雨地忙活着。

    老高的背影融入秋日的夕阳下,满头白发被晚霞染得一片灿烂。

    ( 《广西文学》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 (1) 小说讲述了老高与土地的故事,请根据提示,按时间顺序梳理故事情节。

      老高去省城,老高回乡,发现土地长满茅草——老高去小喜家,——老高留在乡下,

    2. (2) 老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 (3) 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
    4. (4) 文中“长满茅草的土地”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作者在结尾处着力刻画老高的背影有何深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