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金华期末)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没而大道微,汉儒承秦灭学之后,始立专门,各抱一经,师弟传受,侪偶怨怒嫉妬,不相通晓,其于圣人之道,犹筑墙垣而塞门巷也。久之,通儒渐出,贯穿群经,左右证明,择其长说。及其敝也杂之以谶纬乱之以怪僻猥碎世又讥之。盖魏晋之间,空虚之谈兴,以清言为高,以章句为尘垢,放诞颓坏,迄亡天下。然世犹或爱其说辞,不忍废也。自是南北乖分,学术异尚,五百余年。唐一天下,兼采南北之长,定为义疏,明示统贯,而所取或是或非,未有折衷。宋之时,真儒乃得圣人之旨,群经略有定说,元明守之,著为功令。当明佚君乱政屡作,士大夫维持纲纪,明守节义,使明久而后亡,其宋儒论学之效哉!

    (选自姚鼐《赠钱献之序》)

    材料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秦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1. (1)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及其A敝也B杂之C以谶纬D乱之E以怪僻F猥碎G世H又讥之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微,指衰败,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烟涛微茫信难求”的“微”词义不同。 B . 折衷,指取正,作为判断事物准则,也可为调节使之适中,此处为前者义。 C . “至于泰安”中的“于”与《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的“于”用法意义相同。 D . 五鼓,指五更。古时把夜晚分成五个时间段,首尾及三个节点用鼓打更报时。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对汉代儒学并非绝对排斥的态度,但认为各家只研究一部经书,不肯互相交流理解,因而就像相互建筑了墙垣,无法贯通。 B . 宋代真儒领会了圣人的要旨,各种经书大致有了确定的解释,元代和明代在继承宋代儒学的基础之上,制定了求取功名的法令。 C . 材料二中“苍山负雪”把山变被动为主动,像巨人一样富有神韵;“明烛天南”描绘出初升日光直射到南面天空的壮观景象。 D . 材料二中“大风扬积雪击面”与泰山道中“迷雾冰滑”照应,写出了气候环境严寒恶劣,姚鼐却依然与友人于日观亭等待日出。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久之,通儒渐出,贯穿群经,左右证明,择其长说。

      ②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5. (5) 材料一体现了桐城派文人在“汉宋之争”中的基本态度,即坚定地尊宋。请概括姚鼐极力维护宋儒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