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七上·番禺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敬礼

    丰子恺

    ①像吃药一般喝了一大碗早已吃厌的牛奶,又吞了一把围棋子似的、洋纽扣似的肺病特效药。早上的麻烦已经对付过去。儿女都出门去办公或上课了,太太上街去了,劳动大姐不知在什么地方,屋子里很静。我独自关进书房里,坐在书桌面前。这是一天精神最好的时光,也是潜心工作的时光。

    ②今天要译的一段原文,文章极好,译法甚难。但是昨天晚上预先看过,躺在床上预先计划过句子的构造,所以今天的工作并不很难,只要推敲各句里面的字眼,就可以使它变成中文。右手握着自来水笔,左手拿着香烟。书桌左角上并列着一杯茶和一只烟灰缸。眼睛看着笔端,热衷于工作,左手常常误把香烟灰敲落在茶杯里,幸而没有把烟灰缸当做茶杯拿起来喝。茶里加了香烟灰,味道有些特别,然而并不讨厌。

    ③译文告一段落,我放下自来水笔,坐在椅子里伸一伸腰,眼梢头觉得桌子上右手所靠的地方有一件小东西在那里蠕动。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受了伤的蚂蚁,它的脚已经不会走路,然而躯干无伤,有时翘起头来,有时翻转肚子,有时鼓动着受伤的脚,企图爬走,然而一步一蹶,终于倒下来,全身乱抖,仿佛在绝望中挣扎。啊,这一定是我闯的祸!我热衷于工作的时候,没有顾到右臂底下的蚂蚁。我写完了一行字,迅速地把笔移向第二行上端的时候,手臂像汽车一样突进,然而桌子上没有红绿灯和横道线,因此就把这蚂蚁碾伤了。它没有拉我去吃警察官司,然而我很对不起它,又没有办法送它进医院去救治,奈何,奈何!

    ④然而反复一想,这不能完全怪我。谁叫它走到我的工场里来,被机器碾伤呢?它应该怪它自己,我恕不负责。不过,一个不死不活的生物躺在我面前,心情实在不快。我想起了昨天所译的一段文章:“假定有百苦交加而不得其死的人;在没有生的价值的本人自不必说,在旁边看护他的亲人恐怕也会觉得杀了他反而慈悲吧。”(见夏目漱石著《旅宿》)我想:我伸出一根手指去,把这百苦交加而不得其死的蚂蚁一下子捻死,让它脱了苦,不是慈悲么?然而我又想起了某医生的话:“延长寿命,是医生的天职。”又想起故乡的一句俗话:“好死勿抵恶活。”想到这里,我就不肯行此慈悲了。况且,这蚂蚁虽然受伤,还在顽强地挣扎,可见它只是局部残废,身体的生命力还很旺盛,用指头去捻死它,怎么舍得下手呢?犹豫不决,耽搁了我的工作。最后决定:我只当不见,只当没有这回事,我把稿纸移向左些,继续做我的翻译工作。让这只自作孽的蚂蚁在我的桌子上挣扎,不关我事。

    ⑤翻译工作到底重大,一只蚂蚁的性命到底藐小。我重新热衷于工作之后,竟把这事件完全忘记了。我用心推敲,频频涂改,仔细地查字典,又不断地抽香烟。忙了一大阵之后,工作又告一段落,于是放下自来水笔,坐在椅子里伸一伸腰。眼梢头又觉得桌子右角上离开我两尺光景的地方有一件小东西在那里蠕动。望去似乎比蚂蚁大些,并且正在慢慢地不断地移动,移向桌子所靠着的窗下的墙壁方向去。我凑近去仔细察看。啊哟,不看则已,看了大吃一惊!原来是两只蚂蚁,一只就是那受伤者,另一只是救伤者,正在衔住受伤者的身体,用力把它拖向墙壁方向去。然而这救伤者的身体并不比受伤者大,它衔着和自己同样大小的受伤者而跑路,显然很吃力,所以常常停下来休息。有时衔住了它的肩部而走路,走了几步停下来,回过身去衔住它的一只脚而走路;走了几步又停下来,衔住另一只脚继续前进。停下来的时候,两人碰一碰头,仿佛谈几句话。也许是受伤者告诉它这只脚痛,要它衔另一只脚;也许是救伤者问它伤势如何,拖得动否。受伤者有一两只脚伤势不重,还能在桌上支撑着前进,显然是体谅救伤者太吃力,所以勉力自动,以求减轻它的负担。因为这样艰难,所以它们进行的速度很缓,直到现在还离墙壁半尺之远,以前我并没有看到这个救伤者。想来是埋头于翻译的期间,它跑出来找寻同伴,发现这个同伴受了伤躺在桌子上,就不惜劳力,不辞艰苦,不顾冒险,拼命地扶它回家去疗养。

    ⑥这样藐小的动物,而有这样深挚的友爱之情,这样慷慨的牺牲精神,这样伟大的互助精神,真使我大吃一惊。同时想起了我刚才看不起它,想捻死它,不理睬它,又觉得非常惭愧。

    ⑦鲁迅先生曾经看见一个黄包车夫的身体大起来。我现在也如此:忽然看见桌子角上这两只蚂蚁大起来,大起来,大得同山一样,终于充塞于天地之间,高不可仰了。同时又觉得我自己的身体小起来,小起来,终于小得同蚂蚁一样了。我站起身来,向着这两只蚂蚁立正,举起右手,行一个敬礼。

    (选自《丰子恺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说自己“热衷于工作”,观察蚂蚁却细致入微,目的在于突出作者对蚂蚁的同情。 B . 作者无意伤害蚂蚁,在发现误伤蚂蚁后进行了大量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切,感人至深。 C . 作者为了拉近与蚂蚁的距离,使表达更亲切,在前后文先后用“它”“他”指代蚂蚁。 D . 蚂蚁救助的情景、鲁迅黄包车夫的“大”让作者深刻自省,为作者对蚂蚁敬礼作了铺垫。
    2. (2) 请简要概括文中作者对蚂蚁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3. (3) 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有时翘起头来,有时翻转肚子来,有时鼓动着受伤的脚,企图爬走。(从描写的角度)

      ②手臂像汽车一样突进,然而桌子上没有红绿灯和横道线,因此就把这蚂蚁碾伤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4. (4) 朱光潜曾评价丰子恺,说“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其实他的文章也有这样的特点。请你结合本文内容谈谈这些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