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佚之狐曰:“主公若加其官爵使之往说,不患秦公不听矣。”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烛武拜,奏曰:“主公召老臣何事?”郑伯曰:“佚之狐言子舌辩过人,欲烦子说退秦师,寡人将与子共国。”烛武再拜辞曰:“臣学疏才拙当少年时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郑伯曰:“子事郑三世,老不见用,孤之过也,今封子为亚卿,强寡人一行。”佚之狐在旁赞言曰:“大丈夫老不遇时,委之于命。今君知先生而用之,先生不可再辞。”烛武乃受爵而出。

    (《东周列国志(节选)》)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臣学疏才拙/当少年时/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 B . 臣学疏才拙/当少年时/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 C . 臣学疏才拙当/少年时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 D . 臣学疏才拙当/少年时/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B .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常与“耋”连用为耄耋,泛指老年。 C . 千乘:指一千辆兵车,常常被用来指代大军;也是帝王的代称。文中指后者 D . “强为寡人一行”和“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
    3. (3) 下列对两则节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烛之武夜缒而出,既暗示了在秦、晋的包围下,郑国当时形势危急,不敢开城门出去,又表现了烛之武勇赴国难的献身精神。 B . 烛之武能成功说退秦军,关键是其说辞用的是一纵一擒,一放一收。处处为秦国着想,步步深入,层层逼近,具有很强说服力。 C . 烛之武面对郑伯的请求,先是半推半就,但最终还是被郑伯的诚意、爵位的诱惑等打动,没有放弃为国立功的重大机会。 D . 烛之武有机会出山与佚之狐的举荐有着极大的关系,但烛之武最终能够出使秦军,郑伯的努力才是起更重要的因素。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 (5) 《东周列国志(节选)》中哪些情节和《烛之武退秦师》有关联?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