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七下·赵县期末) 现代文阅读

    屠呦呦

    ①痴迷科学、执着不休,这固然是屠呦呦的性情之一,但她还有更多面:她不是海归,只是本土的、中国式的学者;不是院士,只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不是完人,只是一个耿直的知识女性。

    ②屠呦呦的故乡在浙江宁波。她是一个殷实之家的掌上明珠。早在1930年12月30日,当父亲以《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其取名时,便已注定了屠呦呦与青蒿的缘分。

    ③1945年,屠呦呦入读宁波私立甬江女中初中。次年一场灾难降临,她不幸染上肺结核,被迫暂停了学业。那时得此病,能活下来实属不易,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调理,她得以好转并继续学业。也就在这时,屠呦呦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④1951年春,屠呦呦从宁波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医学院,选择了一个在当时比较冷门的专业——生物药学。她觉得这个专业可以接近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又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大学期间,屠呦呦学习非常勤奋,在大课上表现优异,后来在实习期间跟从生药学家楼之岑学习,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医科学院)工作。

    ⑤当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研究人员戴个棉纱口军,连如今的雾霾都防不了,更别提各种有毒物质了”。一开始,屠呦呦从事的是中药生药和炮制研究。在实验室工作之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制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

    ⑥“在做青蒿素研究的时候,屠呦呦真可以称得上是坚韧不拔。”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姜廷良告诉记者,“没有待过实验室的人不会明白,成百上千次反复的尝试有多么枯燥,寂寞,没有非凡的毅力,不可能战胜那些失败的恐惧和迷茫,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果。”

    ⑦张大庆认为,屠呦呦是一位很有个性的科学家,这种耿直的性格也形成了她不啰嗦、做事果断的风格,“我们之间的沟通往往非常简单直接,有事说事,说完就了。”姜廷良说,“她的耿直在工作上表现为极度的认真,有时候我问她一个数据,结果地第二天打电话给我,说她总算查到了原始出处,这才告诉我具体数据。”

    ⑧效实中学北京校友会的会长陶瑜瑾告诉记者,“只有在谈到科研工作的时候,她才会滔滔不绝,但说到其他话题,她就很少发表看法。”令陶瑜瑾印象深刻的是屠呦呦曾对他说过的一番话:“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实实做学问,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课题做好,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想别的。我这把年纪了,身体又不太好,从来没有想过去国外,更没想到要得什么奖。”陶瑜瑾记得,那是在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的那天晚上,他给屠呦呦打电话道喜。屠呦呦很平静,诚恳地表达了谢意,并说了上述这一番话。

    1. (1) 下列对传记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自然段概述“三是三不是”既交代了屠呦呦平凡的身份,又突出了她犀利的性格特点。 B . 父亲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屠呦呦取名时,就想让屠呦呦投身医学研究,并与青蒿素结缘。 C . 文章多处合理引用别人对屠呦呦的评论原话,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屠呦呦的工作作风和性格特点。 D . 这篇传记以冷峻而客观的语言叙述,使传主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对传主伟大的人格肃然起敬。
    2. (2) 文章标题是“棱角屠呦呦”请结合文章说说她的“棱角”表现在哪些方面。
    3. (3) 屠呦呦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取得了很多成功,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其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