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八上·黄埔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 1862 年设立京师同文馆开始,清政府在 30 余年的时间里,举办了外国语、军事、技术实业等类型的洋务学堂约 30 所,教学内容以“西文”、“西艺”为主,教学方法和形式均不同于传统封建学校。与此同时,清政府还组织实施了几次较大规模的留学教育计划,其中不少留学生成为清末民初活跃在诸多领域的风云人物。洋务教育将魏源等人“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使中国教育由以民族文化为中心的封闭型向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开放型转变。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从 1872 年到 1875 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 120 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材料三:20 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简表(部分)

    时间翻译书籍类型书量和所占比例
    20 世纪以前自然科学437 部,占 75.3%
     社会科学80 部,占 13.9%
    20 世纪初自然科学164 部,占 19.6%
     社会科学327 部,占 60.9%

    ——据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整理

    材料四: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晚清维新变法运动中,在酝酿筹办期间,广采他国,特别是日

    本的教育制度,勾勒出近代中国的国家教育蓝图,并以政权力量推行各项教育措施。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开启了中国近代大学之门,其开风气之先,树立了全国学堂之表率。

    ——陈滔娜、沈洁《京师大学堂开启中国近代大学之路探寻》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学校教育改革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 20 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历史背景。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京师大学堂创办成功的主要原因。
    5. (5)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