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兴文月考) 文言文阅读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后为殷仲堪参军 , 亦深被眷接。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恺之与仲堪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恺之每重嵇康四言诗 , 因为之图,恒云:“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闭如旧以还之,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又为吟咏,自请得先贤风制: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之体中痴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年六十二,卒于宫。

    (节选自《晋书·顾恺之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B . 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C . 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D . 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参军是古代的官职名称,汉末至唐朝时设立,是王、相或将军的军事幕僚。 B . 笺的本意是狭条形的小竹片,既可以指古书的注释,也可以用来代称书信。 C . 四言诗是中国古代以四字句为主的诗体。《诗经》就是这种诗体的一个代表 D . 义熙与永和、贞观、壬戌、永乐一样,都是中国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年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顾恺之诙谐戏谑。坐船还乡遭遇大风袭击,顾恺之却以地名打趣。他吃甘蔗时总是从梢至根,有的人认为非常奇怪,他认为这样能渐入佳境。 B . 顾恺之画艺高超。谢安非常重视他的画,认为是自生民以来未有之作,当顾恺之为殷仲堪画像时,虽然仲堪以眼疾推辞,但最后还是被说服。 C . 顾恺之吟咏不倦。他任散骑常侍,与谢瞻所在官署毗连,两个人夜晚在月下吟诗,谢安让随从代替自己相陪,顾恺之没有察觉,自吟到天明。 D . 顾恺之迷信法术。桓玄曾经拿了一片柳叶欺骗他,告诉他这是蝉隐蔽的叶子,取得它可自隐其身,顾恺之非常高兴,把这片柳叶看得很珍贵。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

      ②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