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回答问题。

    欧阳修贬官不贬志

    ①应该说,大文学家欧阳修一生的命运是坎坷的。

    ②天圣八年(1030年),信心满满的欧阳修参加了殿试,当时,殿试是由宋仁宗赵桢主持的。据当时的主考官晏珠回忆,当时的欧阳修,本来是可以中状元的,但因为欧阳修的恃才傲物,诸位考官都有些想给他点颜色看看的意思,这一次,欧阳修仅仅得了第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③亲眼目睹北宋与西夏作战的惨败,导致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作为有改革决心的政治家,欧阳修深感忧虑,于是在西夏求和之际,欧阳修便首先上书提出改革,因为欧阳修当时身为文坛领袖,威望很高,他这一上书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一场关于改革的呼声也应声而起。庆历三年(1043年),在范仲淹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中,欧阳修身为谏官,多次替范仲淹等改革派辩护,有力支持了范仲淹等人的改革。新政失败以后,欧阳修上书辩驳,后被贬。

    ④紧跟着,又一桩“桃色风波”牵涉到了欧阳修。事件的起因,是有人弹劾,说欧阳修做出有伤风化之事,以欧阳修的地位,再怎么也不可能做出那事,欧阳修自知是别人诬陷,费劲口舌来辩解,后来,最终还是没有任何证据证实此事。但是,欧阳修却因此被政敌揪着不放。欧阳修再次被贬,到了滁州。

    ⑤仔细测算一下,欧阳修一生被贬三次,被贬的时候,又在各个州府平调了数次。

    ⑥但是,奇怪的是,他的很多名篇佳作,都是被贬以后才写出来的,比如《醉翁亭记》等。被贬以后的欧阳修,并没有就此意志消沉,而是沉浸在文人雅集和学术之中。

    ⑦比如,他会在夏日,邀请一帮文人来自己家里,采来荷花,玩类似于“击鼓传花”的游戏,从鼓声起,拿起荷花的人掰下一只花瓣,下一人再掰,最终,谁掰下最后一瓣花瓣,此人饮酒,可以说是曲水流觞,无限风雅。

    ⑧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诽谤,自请外任。欧阳修在被贬到亳州之后,行走在亳州的大街小巷。州城和乡野,都留下了他许多诗篇。后来,这些诗篇被收录在《归田录》中。这本书中,有很多经典的篇目,比如《卖油翁》,就写于亳州。

    ⑨欧阳修在亳州任知州的时候,已经是晚年了,他除了处理政务之外,就是饮酒和作诗,还投入到对年轻时所写文章的修改之中去,欧阳修是个较真的人,他对自己先前写过的文章修改得十分仔细,连妻子都看不下去了,劝他说:“你都这个年岁了,还费这个心干啥?还怕老先生骂你呀?”欧阳修答曰:“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一句“却怕后生笑”足见其对自己作品的严谨态度。试想,现如今的作家,有多少把作品写好之后,就发之大吉、放之大吉了。

    ⑩纵观欧阳修一生的浮沉,仍不妨碍他是一个可爱的人,也是一个值得让人敬佩的人。

    ⑪一言以蔽之,欧阳修是贬官不贬志。

    1. (1) 下列对欧阳修“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这句话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欧阳修认为年纪大了,可以不尊重先生了,不怕先生骂了。 B . 欧阳修怕妻子不满,找了个仔细修改文章的借口。 C . 欧阳修认为自己是文坛领袖,被后人笑话是一件很丢脸的事。 D . 欧阳修在学问上很较真,想通过修改把更完美的作品留给后人。
    2. (2) 作者说欧阳修“是一个可爱的人,也是一个值得让人敬佩的人”的理由,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欧阳修身为文坛领袖,威望很高,一呼百应。 B . 欧阳修屡遭挫折,屡次处于生命的低谷,却没有自我沉沦。 C . 欧阳修在挫败之时仍能不忘雅好,是一个有情怀和有情趣的人。 D . 欧阳修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
    3. (3) 欧阳修一生命途坎坷,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