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高二上·芜湖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令,行偶语之刑”。

    ——以上摘编自高丽娟、王川《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之后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性质,也由其初期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转变成了为新的革命斗争服务的新文化运动了。

    ——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

    1. (1) 材料一、二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怎样的发展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在宣传内容和运动性质方面的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