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九上·建邺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乡村故事 

     莫泊桑 

    离一个海滨小城不远处,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两座并肩而立的小茅屋。两个农夫在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为了养家糊口。每家都有四个孩子。小家伙们一天到晚都在门前的空地上嬉戏打闹。两个家庭几乎是同时成家、同时生儿育女的。

     所有人都靠菜汤、土豆和充足的空气艰难度日。早上七点、中午十二点和晚上六点两家的主妇都要把她们的娃娃们集合在一起喂菜汤,就像看鹅人把鹅群赶拢一样。  

    八月的一天下午,一辆小汽车猛地停在了两个茅屋前,驾车的年轻女人对坐在身旁的先生说:“噢!看哪,亨利,这群孩子!他们在土里滚来滚去有多可爱啊!”她跳下车,向孩子们跑去,抓住两个最小的男孩中的一个,蒂瓦施家的那个,把他抱在怀里,狂热地亲吻他肮脏的脸蛋。她是亨利·德·于贝尔太太。

    正在屋里忙着劈柴做饭的夫妇俩诧异地抬起头来。年轻太太先开了口,她的声音发颤:“我们没有孩子,家里只有我丈夫和我……我们想把他带走……你们同意吗?”

    “你们想把夏洛从这家里带走吗?哦,不,不行,绝对不行。”农妇生气地说道。

    这时德·于贝尔先生说话了:“我的妻子没说清楚。我们是想收养他,不过他以后可以回来看你们。如果他能长大成人,这点当然不成问题,那么他将是我们的继承人,万一我们有了孩子,他将享有同等的继承权。而且,考虑到你们的情况,在你们有生之年,我们将每月定期给你们一百法郎,你们听明白了吗?”

    农妇气冲冲地站起身来:“你们想让我把夏洛卖给你们吗?啊,不!怎么能对一个母亲提出这种要求!噢,不!这太无耻了。”

    德·于贝尔太太走出大门时,忽然想起有两个小小的孩子,于是问道:“但是另外一个小男孩,他不是你们的吧?”蒂瓦施老爹答道:“不,是邻居家的,如果你们愿意,可以去那家看看。”说完他就进了屋,他妻子在屋里大发雷霆。

    瓦兰夫妇正坐在桌旁小口小口地吃着面包片,他们用刀在放在两人中间的盘子里挑起一点点黄油,然后小心翼翼地抹在面包上。

    德·于贝尔先生再一次陈述了他的建议。两个乡下人摇了摇头,表示拒绝。但是当他们得知每月可以得到一百法郎时,他们的决心大大地动摇了。夫妇俩你看我,我看你,互相用眼光征询对方的意见。他们沉默了很久很久,左右为难,犹豫不决。女人终于开口问道:“你说呢,他爹?”他用一种说教式的口气答道:“我认为这倒不坏。”

    于是德·于贝尔太太开始跟他们谈孩子的未来,他的幸福,他将给他们带来的财富。

    农夫问道:“这一千二百法郎的年金要在公证人面前立约吗?”德·于贝尔先生答道:“当然,这事明天就可以办妥。”

    农妇仔细地想了想,又说:“每月一百法郎,想从我们身边把小家伙带走,这点钱可不够。这孩子过几年就能干活了。得给我们一百二十法郎。”

    德·于贝尔太太立刻就答应了。她拿出一百法郎作为礼物,以便立刻将孩子带走。她的丈夫则在一旁立字据。镇长和一个邻居很快被请了来,他们欣然同意为双方作证。

    蒂瓦施夫妇站在门口,望着邻居家的孩子被德·于贝尔夫妇带走,他们一声不响。

    从此再没有人听到过小让·瓦兰的消息。他的父母每个月都去公证人那儿领他们的一百二十法郎。他们跟邻居家翻了脸,因为蒂瓦施大妈没完没了地羞辱他们,挨家挨户地说若非丧尽天良怎么会卖孩子呢,还说这事太可怕、太肮脏、太下贱了。

     有时候她把她的夏洛夸耀似的抱在怀里,冲着他大声说,仿佛他听得懂似的:“我可没把你卖掉,我的小宝贝。我没把你卖掉,我没钱,可是不卖孩子。”  

    年复一年,天天如此。每天她都在门前含沙射影地大声说些不堪入耳的话,好让邻居家的人听见。

    人们都赞扬她。已经十八岁的夏洛从小就听着这些话长大,他认为自己比同伴们都优越,因为他没有被卖掉。

    靠着那笔年金,瓦兰一家不愁吃喝了。依然穷困的蒂瓦施一家因而怒气难平。他们的大儿子去服兵役了,二儿子死了,只剩下夏洛和他的老父亲一起拼命干活来养活母亲和小妹妹。

    他二十一岁了,有一天早上,一辆亮锃锃的小汽车在两个茅屋前停了下来。一位挂着金表链的年轻先生从车上下来,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走进瓦兰家的茅屋。

    老妈妈正在洗她的围裙,身患残疾的父亲在火炉边打盹。两人一起抬起头来,年轻人说道:“您好,爸爸,您好,妈妈。”

    他们惊呆了,一下子站起来,激动之下,老妇人手里的肥皂掉进了水里,她结结巴巴地说:“是你吗。我的孩子?是你吗,我的孩子?”

    相认之后,父母亲迫不及待地想让乡亲们见见他们的儿子,于是带他去镇长家、镇长助理家、神父家、小学老师家。

     夏洛站在自家的破屋门口看着他走过。  

    晚饭时,他对两位老人说:“你们那会儿可真蠢,居然让他们抱走了瓦兰家的孩子!”

    他母亲固执地说:“我可不想卖掉自己的孩子。”父亲沉默不语。

    儿子又说:“送给这样的人家并不坏呀。”

    蒂瓦施老爹含着怒气一字一顿地说:“你是不是责怪我们把你留了下来?”

    年轻人粗暴地回答道:“不错,我怪你们,你们可真是呆子,像你们这样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幸,你们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们。”

    女人对着面前的盘子失声痛哭,她边抱怨边喝菜汤,勺里的汤洒了一半,“累死累活地拉扯这些孩子!”

    年轻人怒吼道:“我宁可不生下来也不愿像现在这样活着。刚才我看见那人时,真气极了,我对自己说:‘本应该是我。’”

    他站起身:“听着,我觉得我最好走,因为我会一天到晚地埋怨你们,给你们的生活带来痛苦。你们知道,为这件事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们。”

    两个老人惊呆了,一句话都说不出,老泪纵横。

    他又说:“不,这样想太残忍了,我还是到别处去谋生吧。”

    他打开门,一阵欢声笑语闯了进来,这是瓦兰家在为他们归来的儿子大摆宴席。

    夏洛跺了跺脚,转身对他的父母吼道:“乡巴佬!”说完他就消失在黑夜中。

    1. (1) 在整个故事的推进中,蒂瓦施夫妇的表现有变化。请根据所列情节,将表格填写完整。                                                                                                                   
       

       情节 

       
       

       蒂瓦施夫妇的表现 

       
       

       当德·于贝尔夫妇提出用金钱交换小夏洛时 

       
       

       ① 

       
       

       当德·于贝尔夫妇用金钱换走小瓦兰后 

       
       

       ② 

       
       

       当长大成人的瓦兰来看望亲生父母时 

       
       

       ③ 

       
    2. (2)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  

       ⑴早上七点、中午十二点和晚上六点两家的主妇都要把她们的娃娃们集合在一起喂菜汤,就像看鹅人把鹅群赶拢一样。(从修辞角度)  

      ⑵有时候她把她的夏洛夸耀似的抱在怀里,冲着他大声说,仿佛他听得懂似的:“我可没把你卖掉,我的小宝贝。我没把你卖掉,我没钱,可是不卖孩子。”(从描写角度)

    3. (3) 瓦兰夫妇和他们的儿子相认后,迫不及待地让乡亲们见见他们的儿子,作者设置这个情节有什么作用?
    4. (4) 文末交代了夏洛朝父母吼过之后就消失在黑夜中,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请谈谈你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