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郑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佑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 , 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

    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灯具。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B . 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C . 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D . 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可以为州郡”与“可以一战”(《曹刿论战》)两句中的“可以”含义相同。 B . “驿召赴阙”与“略无阙处”(《三峡》)两句中的“阙”含义不同。 C . “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与“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两句中的“属”含义不同。 D . “给士卒为灯具”与“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两句中的“为”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后汉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进士及第;后周时历任数职;宋朝初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任用。 B . 许仲宣精明强干,政绩斐然。征伐并门时,他负责钱财和粮食供应,能保障军需;曹彬需要数万陶器给士兵做灯具,他能预先料到,按数交付。 C . 许仲宣审时度势,决策果断。征讨交州时,未得到朝廷答复就分驻军队,打开国库赏赐士卒,并起草文书晓谕交州。 D . 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县印丢失,他从容处置,逮捕了县府所有小吏,最终找到了县印,受到了众人的钦佩。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

      ②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