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黎川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从魏晋六朝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初发芙蓉”比之于“错采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在艺术中,要着重表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 ① 。陶潜作诗和顾恺之作画,都是突出的例子。王羲之的字,也没有汉隶那么整齐,那么有装饰性,而是一种“自然可爱”的美。这是美学思想上的一个大的解放。诗、书、画开始成为活泼泼的生活的表现,独立的自我表现。司空图《诗品》虽也主张雄浑的美, ② ;“生气远出”,“妙造自然”。宋代苏东坡用奔流的泉水来比喻诗文。他要求诗文的境界要“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即不是停留在工艺美术的境界,而要上升到表现思想情感的境界。平淡并不是枯淡, ③ 。玉的美,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可以说,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

    1. (1) 根据材料,以下诗句符合“自然”审美境界的一项是(   )
      A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B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C .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D .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唐·温庭筠《菩萨蛮》)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中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