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常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晚清时期,随着轮船、电话、电报等现代交流方式的引入,常州与外界时空距离不断缩短。上海几个著名的西学传播媒体都有常州人投稿讨论,一些西学传播机构如江南制造局等也有常州人的身影。1897年,常州人恽积勋等人在上海发行《译书公会报》,该报在常州有多处售点。这些常州人见证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变迁,又影响了常州本地文化建设。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常州本土新文学主要阵地情况表       

    新文学刊物

    新文学团体

    本土刊物

    读者人群

    社团名称

    创办组织

    《中山日报》副刊《短炬》

    大部分为常州青年学生和中小学教员,小部分为商店店员和工友。

    滴墨社

    县立初中

    《中山日报》副刊《绿波》

    心声社

    女师范

    《武进夜报》副刊《夜曲》

    新澜社

    常州商店店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葛金华主编《江苏地方文化史•常州卷》

    1. (1) 据材料一,指出晚清时期常州与外界信息交流加快的原因及这一现象对常州本土文化产生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时期常州本土新文学主要阵地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常州新文学盛行的历史背景。
    3. (3)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当今新时代常州的文化创新提供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