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遵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 , 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齐桓公北伐山戎氏,其道过燕,燕君逆而出境,桓公问管仲曰:“诸侯相逆固出境乎?”管仲曰:“非天子不出境。”桓公曰:“然则燕君畏而失礼也,寡人不而使燕君失礼,乃割燕君所至之地以与燕君。”诸侯闻之,皆朝于齐。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孔子之楚,有渔者献鱼甚强,孔子不受,献鱼者曰:“天暑远市卖之不售,思欲弃之,不若献之君子。”孔子再拜受,使弟子扫除将祭之,弟子曰:“夫人将弃之,今吾子将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之,务施而不腐余财者,圣人也,今受圣人之赐,可无祭乎?”

    (节选自《说苑·贵德》)

    材料二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饥者[A]则食[B]之[C]寒者[D]则衣[E]之[F]将之养之[G]育之[H]长之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寡人不道”与“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两句中的“道”含义不同。 B . “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与“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两句中的“而”用法相同。 C . 鳏寡,在中国古代,男子无妻叫鳏,女子无夫叫寡,常有鳏夫、寡妇之称。 D . 孝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善事父母称为“孝”,敬爱兄长称为“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桓公经过燕国,燕国国君畏而失礼,齐桓公认为是自己的原因,于是决定把燕国国君所到之地割让给燕国。 B . 晏子劝谏齐景公按照等级,供养老弱鳏寡之人;孟子劝谏齐宣王要做明君,以民为本;二人都有君子之德。 C . 孔子拜了两拜,接受打渔人的献鱼并准备祭拜,这是因为孔子是一心施舍别人而不让多余财物腐烂的圣人。 D . 孟子认为,普通百姓没有可以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就很难有不变的善心,而有礼义道德的读书人却能做到。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②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5. (5) “贵德”就是以德为贵,主要包括德政和德行两个方面。请根据材料二概括孟子劝谏齐宣王“保民而王”的德政举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