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三上·雅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君见之。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土偶曰:‘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今秦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孟尝君至楚,献象床。郢之登徒,直使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之登徒也直送床之直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公孙曰:“诺。”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然。”公孙戍曰:“臣愿君勿受。”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小国英桀之士,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君到楚而受床,所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孟尝君曰:“诺。”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重之宝剑一。”孟尝君曰:“何谓也?”公孙戍曰:“门下百数,莫敢入 , 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输象床,郢之登徒不欲行,许戍以先人之宝剑。”孟尝君:“善,受之乎?”公孙戍曰:“未敢。”曰:“急受之。”因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注】①孟尝君,名田文(?—前279年),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 B . 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 C . 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 D . 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四塞”,四面皆关塞,秦在齐楚等国之西,“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地理位置险要。 B . “门人”,文中指孟尝君所养的“士”,战国有养士之风,当时孟尝君礼贤下士,有门客三千人。 C . “公孙”是复姓,姓氏多于一个汉字,如欧阳、司马、令狐;复姓来源较多,可来自官名、居住地等。 D . “文”,孟尝君谦称自己的名,再如“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水调歌头》)中苏轼谦称自己“子由”。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尝君不听众人劝阻欲前往秦国,苏秦进谏,先讲土偶与桃木人交谈的虚构故事,再分析秦国地理形势的险要,使孟尝君打消了念头。 B . 楚王欲送象牙床给孟尝君,郢人登徒子因象牙床昂贵不敢护送,遂将宝剑送孟尝君门客,门客得剑劝说孟尝君,使之摆脱了护送之差。 C . 门客认为孟尝君不应接受楚王贵重的馈赠,否则既会损害孟尝君在齐国和诸侯中的信誉,也让其他小国无所适从,孟尝君接受了劝谏。 D . 孟尝君从门客所讲的三大喜事中深受启发,于是公开宣称:能传扬他的名声,谏止他过错,即使私自收了珍宝,也可以迅速前来进谏。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 

      ②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