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
  • 1. (2023·河北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坚定文化自信。

    ♦探源"何以中国"

    长期以来,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或宣扬中华文明外来说,或贬低中华文明的发展水平和成就,或对我国夏朝及之前的历史传说的真实性抱着极端怀疑的态度,认为我国的历史只能从商朝开始计算,也就是只有三千余年。文明的曙光,究竟何时在中华大地露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考古调查发掘为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多学科交叉研究,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填补了世界文明史中非常重要的空白,传递出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

    ♦传承中华文明

    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来看,对中华文明精神特质的探源和阐释是一个较为艰深且复杂的问题,既要观照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融合,更要审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碰撞。

    历史是我们民族、我们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活化历史场景、找到了“何以中国"的密码,让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文物、遗产“活起来"“热起来",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提升了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能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助力民族复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历史性地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1. (1)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华文明精神特质的探源成果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3. (3)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坚定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复兴”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2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