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三上·建平月考) 文言文阅读

    景初二年春正月,帝召司马懿于长安,使将兵四万讨辽东。议臣或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也 帝谓懿曰:“公孙渊何计以待君?”对曰:“渊弃城豫走,上计也。据辽东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成禽耳。”帝曰:“然则三者何出?”对曰:“唯明智能审量彼我,乃豫有所割弃,此既非渊所及。”又谓:“今往孤远,不能支久,必先拒辽水,后守襄平也。”六月,司马懿军至辽东,公孙渊使大将军卑衍、杨祚将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余里。诸将欲击之,懿曰:“贼所以坚壁,欲老吾兵也,今攻之,正堕其计。且贼大众在此,其巢窟空虚。直指襄平,破之必矣。”乃多张旗帜,欲出其南,衍等尽锐趣之。懿潜济水,出其北,直趣襄平。衍等恐,引兵夜走。懿击,大破之,遂进围襄平。七月,大霖雨,辽水暴涨,平地水数尺。三军恐,欲移营。懿令军中:“敢有言徙者斩。”贼恃水樵牧自若,诸将欲取之,懿皆不听,曰:“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雨霁,懿乃合围,昼夜攻之,矢石如雨。渊窘急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其将杨祚等降。八月,渊使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解围却兵,当君臣面缚。懿命斩之,檄告渊曰:“楚、郑列国,而郑伯犹肉袒牵羊迎之。孤,天子上公,而建等欲孤解围退舍,岂得礼邪!二人老耄 , 传言失指,已相为斩之。若意有未已,可更遣年少有明决者来。”渊复遣侍中卫演乞克日送任,谓演曰:“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余二事惟有降与死耳。汝不肯面缚,此为决就死也。”壬午,襄平溃,渊与子修将数百骑突围东南走,大兵急击之,斩渊父子于梁水之上。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魏平辽东》)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议臣或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也/ B . 议臣或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也/ C . 议臣或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帝日/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也/ D . 议臣或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孙渊将何计以待君”与“出郭相扶将”(《木兰诗》)两句中的“将”含义不同。 B . 御史大夫,职官名,汉时是御史府的长官,主管弹劾、纠察及掌管图籍秘书。 C . 肉袒牵羊,指裸露上身,牵着羊,表示犒劳军队,是古代战败投降的仪式。 D . 老耄,古代用于指百岁或百岁以上的老人,亦指衰老昏聩,文中指后者。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马懿认为,公孙渊会孤军远征,先据守辽水,然后退守襄平,这是下策,他必然会被擒获。战局最终的发展果如他所料。 B . 面对辽水暴涨的不利局面,军中将士多有恐慌,司马懿既不移营,也不进攻,耐心等待雨停后合围猛攻,最终大获全胜。 C . 公孙渊在弹尽粮绝、死伤无数之时,派王建等人向司马懿请降,司马懿以公孙渊没有面缚而降不合礼仪为由斩杀了使者。 D . 司马懿拒绝了卫演约定日期送去人质的请求,他认为既非真心投降,那就要准备好赴死,最终将公孙渊斩杀于梁水之上。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唯明智能审量彼我,乃豫有所割弃,此既非渊所及。

      ②贼所以坚壁,欲老吾兵也,今攻之,正堕其计。

    5. (5) 卑衍、杨祚率兵在辽隧驻扎,并围城挖掘壕沟,司马懿是如何大败他们的?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