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临洮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平山在丰陵之北三里,今杭郡守杨君温甫蚤岁尝读书其下。丰人之举进士者,自温之父佥宪公始,而温甫承之。温甫既 , 建以为书院。曰:“使吾乡之秀与吾杨氏之子弟诵读其间翘翘焉相继而兴以无亡吾先君之泽”于是其乡多文士,而温甫之子晋,复学成有器识,将绍温甫而起,盖书院为有力焉。

    温甫始为秋官郎,予时实为僚佐,相怀甚得也。温甫时时为予言:“平山之胜,耸秀奇特,比于峨嵋。之严厉壁削,若无所容,而其上乃宽衍平博,有老氏宫焉。殿阁魁桀伟丽,闻于天下;俯览大江,烟云杳霭;暇辄从朋侪往游,其间鸣湍绝壑,拂云千仞之木,阴翳亏蔽。书院当其麓,其高可以眺,其邃可以隐,其芳可以采,其清可以濯,其幽可以栖。吾因而望之以‘含远’之楼,蛰之以‘寒香’之坞,揭之以‘秋芳’之亭,澄之以‘洗月’之池,息之以‘栖云’之窝。四时交变,风雪暝之朝,花月澄芬之夕,光景超忽,千态万状。而吾诵读于其间,盖冥然与世相忘;若将终身焉,而不知其他也。今吾汩没于簿书案牍,思平山之胜,而庶几梦寐焉,何可得耶!

    既而某以病告归阳明,温甫寻亦出守杭郡。钱塘波涛之汹怪,西湖山水之秀丽,天下之言名胜者无过焉。噫!温甫之居是地,当无憾于平山耳矣。今年与温甫相见于杭,而亹亹【注】于平山者犹昔也。吁,亦异矣!岂其沉溺于兹山,果有不能忘情也哉?温甫好学不倦,其为文章,追古人而并之。方其读书于平山也,优游自得,固将发为事业以显于世。及其施诸政事,沛然有余矣,则又益思致力于问学,而其间又自有不暇者,则其眷恋于兹山也,有以哉!温甫既已成已,则不能忘于成物,而建为书院以倡其乡人。处行义之时,则不能忘其隐居之地,而拳拳于求其志者无穷已也。古人有言:“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温甫其仁且知者欤!又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温甫殆其人也,非欤?

    温甫属予记,予未尝一至平山,而平山岩岩之气象,斩然壁立而不可犯者,固可想而知。其不异于温甫之为人也。以温甫之语予者记之。

    (节选自王守仁《平山书院记》)

    [注]亹(wěi)亹:谈论动人,不知疲倦。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使吾乡之秀/与吾杨氏之子弟诵读其间/翘翘焉/相继而兴以无亡吾/先君之泽/ B . 使吾乡之秀与吾杨氏之子弟诵读其间/翘翘焉相继而兴/以无亡吾先君之泽/ C . 使吾乡之秀与吾/杨氏之子弟诵读其间/翘翘焉相继而兴/以无亡吾/先君之泽/ D . 使吾乡之秀/与吾杨氏之子弟诵读/其间翘翘焉/相继而兴/以无亡吾先君之泽/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温甫”的“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与成语“惊魂甫定”的“甫”意思不同。 B . “温甫既贵”的“贵”,意即“显贵”,与《孔雀东南飞》“卿当日胜贵”的“贵”,意思相同。 C . “望之严厉壁削”与“日夜望将军至”(《鸿门宴》)两句中的“望”字意思不同。 D . “风雪晦瞑”的“晦”,在古代指农历月末,意思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晦”相同。
    3. (3)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杨家三代人读书成名,他们的成功都有赖于平山书院的荫庇。 B . 平山自然人文之美兼具,在此间读书可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 C . 在作者看来,钱塘和西湖之美当可慰藉杨温甫对平山思念。 D . 作者在文末借写平山巍峨的气象,表达对杨温甫为人的赞美。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吾没于簿书案牍,思平山之胜,而庶几梦寐焉,何可得耶!

      ②予未尝一至平山,而平山岩岩之气象,斩然壁立而不可犯者,固可想而知。

    5. (5) 第三段画线句“温甫其仁且知者欤”是作者对杨温甫的评价。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这样评价的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