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太原期末) 阅读下面敞文,完成各题。

    杭江①之秋

    傅东华

    ①火车上看风景也有一种特别的风味。”火车风景”(如果许我造一个名词的话)就是活动的影片,就是一部以自然美做题材的小说,它是有情节的,有布局的一有 开场,有Climax②也有大团圆的。

    ②秋天一个幸运的日子,我竟于无意之中得见杭江风景最美的表现。

    ③秋是老的了,天又下着浓浓雨,差不多一个多钟头,只是沪杭路上那种紧接地平线的平畴,我便开始有点觉得失望。到了尖山站,你瞧,来了——山来了 。

    ④山来了,平畴突然被山吞下去了。我们夹进了山的行列,山做我们前面的仪仗了。你虽在两面山脚的缝里走,离开山的本峰仍旧还很远,因而使你有相当的角度可以窥见山的全形。但是那一块山肯把它的全形给你看呢?那一块山都和它的同伴们或者并肩,或者交臂,或者搂抱,或者叠股。有的从她伙伴们的肩膊缝里露出半个罩着面幕的容颜,有的从她姊妹行的云鬓边透出一弯轻扫淡妆的眉黛。浓妆的居于前列,随着你行程的弯曲献媚呈妍;淡妆的躲在后边,目送你忍心奔驶而前,有若依依不舍的态度。

    ⑤到直埠,浓艳的中古浪漫剧开幕了。只见两旁竖着不断的围屏,地上铺着一条广漠的厚毯。围屏是一律浓绿色的,地毯则由黄、红、绿三种彩色构成。黄的是未割的缓稻,红的是荞麦,绿的是菜蔬。这三种彩色构成了平面几何的一切图形,织成了波斯毯荷兰毯、纬成绸、云霞缎……一切人类所能想像的花样。且因我们自己如飞的奔驶,那三种基本色素就起了三色板的作用,在向后飞驰的过程中化成一切可能的彩色。浓艳极了,富丽极了!我们领略着文艺复兴期的荷兰的画围,我们身入了《天方夜谭》的苏丹的宫殿。

    ⑥转了一个弯,就要和杭江秋景最精彩的部分——苏溪,就要达到我们的Climax了。那个弯一转过来,眼前便见烧野火般的一阵红——满山满坞的红,满坑满谷的红。这不是枫叶的红,是桕子叶的红。桕子叶的隙中又有荞麦的连篇红秆弥补着,于是一切都被一袭红锦制成的无缝天衣罩着了。

    ⑦但若这幅红锦是四方形的,长方形的,菱形的,等边三角形的,不等边三角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或任何其他几何图形的,那就不算奇,也就不能这般有趣。因为既有定形,就有尽处,有尽处就单调了。即使你的活动的视角可使那幅红锦忽而方,忽而圆,忽而三角,忽而菱形,那也总不过那么几套,变尽也就尽了。不,这地方的奇不在这样的变,而在你觉得它变,却又不知它怎样变。这叫我怎么形容呢?总之,你站在这个地方,你是要对几何家的本身也发生怀疑的。因为一切几何学的图形都被打破了。你这一瞬间是在这样畸形的一个圈子里。过了一瞬间就换了一个圈子,仍旧是畸形的 , 这苏溪的”红锦”怎么能是“畸形”的呢?却已完全不同了。这样,你的火车不知直线呢或是曲线地走了数十分钟,你的意识里面就只觉红,红,红,无间断的红,不成形的红,使得你离迷惝恍③,连自己立脚的地点也要发生疑惑。

    ⑧真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自得之”。自古造铁路的计划何曾有把风景作参考的呢?然而杭江路居然成了风景的杰作!如果不是细雨荥蒙红叶遍山的时节,当然你所得的印象不会相同。你将来如果”查与事实不符”,千万莫怪我有心夸饰!

    (有删节)

    [注释]①杭江铁路:杭州至江山全长300多公里,1932年,东段修筑成功杭兰段,1934年1月全线通车。②Climax:英语商潮。③惝恍(chǎng buǎng):模糊,恍忽。

    1. (1) 阅读选文,给这篇游记散文写一则阅读提示。

      提示:①阅读提示内容一般包括文本体裁、内容概括、主题思想、语言表达赏析写作手法、阅读方法等;②自选角度,无需面面俱到;③不少于120字。

    2. (2) 小云同学读到第⑦段时,做了一个质疑式批注:这苏溪的”红锦”怎么能是”畸形”的呢?请你思考回答。
    3. (3) 杭江铁路开启秋日旅游专线,请你设计一个广告词进行宣传。(不少于2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