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下·潮阳模拟) 文言文阅读

    文本一: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楚民俗好庳①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阔里使高其梱②。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地;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文本二;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救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撞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说苑·敬慎》)

    文本三: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機。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救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庳:bì,矮小。②梱:kǔn,门槛。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B .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C .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D .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与“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表》)两句中的“进”含义不同。 B . “君子不能数下车”与“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两句中的“数”含义不同。 C . “位已高而意益下”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苏武传》)两句中的“益”含义相同。 D . “孙叔敖疾”与“声非加疾也”(《劝学》)两句中的“疾”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叔敖为了便利百姓,解决市场乱象,委婉地向庄王提出恢复旧币制的建议,最终使市场恢复了原貌,百姓生活安定。 B . 楚王想改变楚国人坐矮车的民俗,孙叔敖想出加高门槛的妙法,既不用屡下政令,又在短时间内使百姓自动把车子造高。 C . 孙叔敖被封为令尹,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他,一个老人穿着丧服来吊丧,孙叔敖不仅没有怪罪反而虚心接受了他的建议。 D . 孙叔敖临死告诫儿子,不要接受富饶肥沃的土地,选择土地贫瘠的寝丘,才能长久地拥有。后来他的话果然应验了。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

      ②身已责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5. (5) 诸葛亮曾评价:“昔孙叔敖乘马三年,不知牝牡,称其贤也。”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孙叔敖“贤”的体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