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白山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联邦德国针对通讯、邮政、铁路等国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集中进行私有化。这类国有企业承担了较多的公共任务,盈利能力较差,很多长期以来都享受着公共财政的补贴。在此次私有化过程中,德国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如铁路、邮政等),政府对非进有改组上市,并逐步减少政府的持股比例;对于小规模的国有企业和不动产,政府主要采取直接出卖或拍卖的方法。尽管在私有化的过程中很多国企降低了政府的持股比例,但仍保留了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国有企业在德国经济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郎昆、冯俊新《德国、法国国有经济: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营企业实行经营承包制,这在当时是一种企业制度的创新。但是,由于承包制没有触及企业的基本产权制度,且本身还存在着“短期行为”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无法适应国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使得承包制难以为继。中共十四大后,随着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的逐步推进,改制上市迅速成为这个时期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流。“放小”同“抓大”一样,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另一重要举措。1997年上半年,实行民营化的国有中小企业已占国有中小企业总数的50%以上。

    ——摘编自剧锦文《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与重组的变奏》

    材料三:国企改革的肇始和四十余年的流变,也是中国经济向市场化探索、实践乃至形成中国特色模式的过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济体制在改革探索中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其中国有企业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改革历程。每个阶段的改革背后都烙印着时代发展需求的痕迹,而最终共同呈现出一种“国企改革的中国范式”。

    ——摘编自贺佳变《渐进的国企改革》

    1. (1)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和联邦德国国企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联邦德国国企改革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国国企改革,谈谈你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