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普宁二模) 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转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

    ——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

    材料二  王韬(1867年漫游英法等国)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

    ——摘编自雷颐《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

    材料三  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到近代家国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析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型国家观念的内涵,并简析其得到认同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