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惠州模拟) 文言文阅读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士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无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非得失之策与!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奢,则凶从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成其德而扬功名于后世。故曰:‘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榖,是其贱之本与?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 , 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斶知足矣,归反于朴,则终身不辱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有删改)

    [注]①颜斶(chù):齐国隐士。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B . 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C . 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D . 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千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千乘可形容兵车很多,也常常被用来指代大军。 B . “矜功不立,虚愿不至”与“自矜者不长”(《老子·第二十四章》)两句中“矜”字的意思不相同。 C . 太牢,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所用的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 D . “清静贞正以自虞”与“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离娄上》)两句中“虞”字的意义不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宣王召见颜斶,颜斶主动到齐宣王跟前,他语出惊人,特立独行地提出了“士贵王轻”的观点,震惊了群臣,同时也激怒了齐宣王。 B . 齐宣王左右的侍从认为齐宣王身份高贵显赫,令四方邻国敬服,使仁人志士投奔,并指出士人的身份才是卑微贫贱,对颜斶的轻蔑溢于言表。 C . 颜斶引经据典,不卑不亢地阐述了“得士者昌、失士者亡”的道理,折服了齐宣王。宣王深思反省后,提出要隆重礼遇他,却遭到了他的拒绝。 D . 颜斶主张清静正直,知足不辱,所以他不求士进,舍弃功名利禄,乞求回乡过那种安步当车,晚食当肉,无拘无束,自得其乐的生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②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

    5. (5) 本文是如何表现颜斶的“隐士风骨”的?请举一例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