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新疆模拟) 文言文阅读

    (桑弘)大夫曰:“齐桓公越燕伐山戎,破孤竹,残令支。赵武灵王逾句注,过代谷,略灭林胡、楼烦。燕袭走东胡,辟地千里,度辽东而攻朝鲜。蒙公为秦击走匈奴,若鸷鸟之追群雀。匈奴势慑,不敢南面而望十余年。及其后,蒙公死而诸侯叛秦,中国扰乱,匈奴纷纷,乃敢复为边寇。夫以小国燕、赵,尚犹却寇虏以广地,今以汉国之大,士民之力,非齐桓之众,燕、赵之师也;然匈奴久未服者,群臣不并力,上下未谐故也。”

    文学曰:“古之用师,非贪壤土之利,救民之患也。民思之,若旱之望雨,箪食壶浆以逆王师。故忧人之患者,民一心而归之,汤、武是也。不民之死,力尽而溃叛者,秦王是也。孟子曰:‘君不乡道,不由仁义,而为之强战,虽克必亡。’此中国所以扰乱,非蒙恬死而诸侯叛秦。昔周室之盛也,越裳氏来献,百蛮致贡。其后周衰,诸侯力征,蛮、貂分散,各有聚党,莫能相一,是以燕、赵能得意焉。其后匈奴稍强蚕食诸侯故破走月氏因兵威徙小国引弓之民并为一家一意同力故难制也。前君为先帝画匈奴之策:‘兵据西域,夺之便势之地,以候其变。以汉之强,攻于匈奴之众,若以强弩溃痈疽、越之禽吴,岂足道哉!’上以为然。用君之义,听君之计,虽越王之任种、蠡不过。以搜粟都尉为御史大夫,持政十有余年,未见种、蠡之功,而见靡弊之效,匈奴不为加俛,而百姓黎民以敝矣。是君之策不能弱匈奴,而反衰中国也。善为计者,若此乎?”

    (选自桓宽《盐铁论·伐功》)

    注:大夫,指西汉御史大夫桑弘羊,文学是对参加讨论的儒生的合称。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后/匈奴稍强蚕食/诸侯故破/走月氏/因兵威/徙小国/引弓之民/并为一家/一意同力/故难制也 B . 其后/匈奴稍强/蚕食诸侯/故破走月氏/因兵威/徙小国/引弓之民/并为一家/一意同力/故难制也 C . 其后/匈奴稍强/蚕食诸侯/故破走月氏/因兵威/徙小国/引弓之民/并为一家/一意同力故/难制也 D . 其后/匈奴稍强蚕食/诸侯故破走月氏/因兵威/徙小国/引弓之民/并为一家/一意同力/故难制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若鸷鸟之追群雀”与“鸷鸟之不群兮”(屈原《离骚》)中的“鸷鸟”含义相同。 B . “非特齐桓之众”与“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庄子·逍遥游》)中的“特”含义相同。 C . “不爱民之死”与“秦爱纷奢”(杜牧《阿房宫赋》)中的“爱”含义不同。 D . “固若此乎”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中的“固”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桑弘羊肯定了齐桓公、赵武灵王等人为消除边患、扩展疆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B . 与会讨论的儒生们认为只有救民于水火,才能赢得百姓的拥戴,否则必将灭亡。 C . 汉朝儒生们认为燕赵能制胜的原因是蛮、貊部族各自为战,不能团结,实力分散。 D . 辩论双方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即削弱周边部族力量,以此巩固政权,安定国家。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民思之,若旱之望雨,箪食壶浆以逆王师。

      ②君不乡道,不由仁义,而为之强战,虽克必亡。

    5. (5) 桑弘羊和儒生们辩论的焦点是什么?分歧何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