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鹤岗期中) 文言文阅读

    五月,太子禅即位,时年十七。封丞相亮为武乡候,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亮乃官职,修法制,发教与群下曰:“夫参暑者,集众思,广忠益也。”又曰:“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启诲;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虽资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

    秋,八月,丁卯 , 以廷尉钟繇为太尉,治书执法高柔代为廷尉,是时三公无事,又希与朝政,柔上疏曰:“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而置之三事,不使知政,遂各偃息养高、鲜有进纳,诚非朝廷崇用大臣之义 , 大臣献可替否之谓也。古者刑政有疑,辄议于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数以咨访三公。三公朝朔、望之日,又可特延入讲论得失博尽事情庶有补起天听光益大化。"帝嘉纳焉。

    汉尚书义阳邓芝言于诸葛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即尊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以中郎将修好于吴。冬十月,芝至吴,时吴王犹未与魏绝,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吴王见之,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迅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亦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吴王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绝魏,专与汉连和。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有删节)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又可特延入讲/论得失/博尽事情/庶有补起天听/光益大化 B . 又可特延入讲论得失/博尽事情/庶有补起天听/光益大化 C . 又可特延入讲论得失/博尽事情/庶有补起/天听光益大化 D . 又可特延入讲/论得失/博尽事/情庶有补起/天听光益大化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约,这里是约定的意思,和《鸿门宴》中“怀王与诸将约”的“约”含义相同。 B . 见,此处可译为"我",和《陈情表》"慈父见背"的"见"含义相同。 C . 丁卯,为古代常见的天干地支计时法,干支相配以记年月日,文中是记日。 D . 三公,古代官职名称,秦以后多为虚职。三国时将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禅即位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并主持了蜀汉的政务。他下发公文,多次鼓励群臣集思广益,积极上谏。  B . 州平等四人都曾向诸葛亮进谏,虽四人资质悟性有高低,建议未被全部采纳,但始终都与诸葛亮保持友好的关系 C . 当时三公没有具体事务,又很少参与朝廷的决策,廷尉高柔于是向皇帝进谏,希望发挥三公更大的作用,皇帝接受了建议。 D . 诸葛亮担心孙权会另起异心,影响两国之间的关系,于是派邓芝去和孙权修好。邓芝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务。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遂各偃息养高、鲜有进纳,诚非朝廷崇用大臣之义。

    5. (5) 邓芝是用什么方法说服吴王与蜀汉联合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