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下·绍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幻现实主义这一命名意蕴丰富。科幻现实主义中的“现实主义”,意味着以立体的视角宏观地把握现实。这里的现实不仅是物理、具象、实在层面的现实,也包括虚拟、数据、意识、非人类、精神等维度的现实。科幻现实主义中的“科幻”意味着筑梦、想象、求变意识,用科幻来反映未来,显示了对人的深层关怀。

    科幻现实主义的发展具有社会历史之维。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造了发展的奇迹,也为科幻文学勃兴提供了最好的平台。立足现实、追溯历史、勾画未来的科幻文学是以人类的一切历史经验来丰富人类的想象。中国当代科幻文学无论是回溯远古蛮荒,还是畅想未来,都是与现实血脉相通的。科幻文学里以奇幻等形式描绘人工智能、空间探索等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表现富有哲理性的思考,以此来确定作为整体的人类生存发展的合理性和价值意义的永恒性。

    作为中国21世纪末涌现出来的最重要的科幻作家刘慈欣,他的创作一方面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科学元素和想象,另一方面表现了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创伤、抚慰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总体来看,刘慈欣科幻创作的成熟模式是一种“希望辩证法”,即外部敌对势力与人内在的伤痛造成严重危机,人类与之对抗的科学技术表面上可以破解难题,却经历了一次次失败,正面人物陷入两难困境,但也正是这种困境逼迫主人公打破原有的视域,突破世界的极限,在更遥远的时空流浪、漂泊和寻找希望。

    科幻现实主义的发展还应考虑文化维度。中国科幻现实主义的发展需要回溯中国文化的元点,这个元点包括中国古代神话典籍等著作以及蕴含于其中的宇宙观、价值观、伦理观,由此可以探求中华文明的深层情感符号系统,为中国科幻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基础。应该看到,中国科幻充满了东方智慧,促使人回归心灵的故乡,但这种“回归”不是简单地返回人类的原初,而是现代人对自我之根的不懈追求。科幻现实主义就在这种文化的追索中思考人的存在本身,探究人的本质,揭示人和宇宙的关系,以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思考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从而为认识和理解现实提供文学参考。

    (摘编自孟庆枢《科幻现实主义的多重意涵》)

    材料二:

    《流浪地球2》在宏大视野下观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用东方哲学叙事征服海内外受众。在科幻领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流浪地球2》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也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艺术典范。

    《流浪地球2》所表达的“中国想象”“中国思维”和“中国方案”是其成功出圈的重要原因。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表示,从某种角度讲,影片的“故事核”或“高概念”是“带着地球去流浪”。这种对家园不离不弃的情怀与西方文化不同。西方文化崇尚流浪冒险精神,是“造诺亚方舟去流浪”,这是“方舟派”与“移山派”的分歧和斗争。显然,作为现代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系列的文化原型和思维模式与西方不一样,而这种不同也让西方观众产生了一种新鲜感。

    中国科普作协科幻专业委员会会员姜振宇认为,由于文化、工业水平等多方面限制,中国科幻IP的多形态转化,特别是影视化的生产,在相当长的阶段内都处在效仿和追赶的位置上。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和文化工业等方面的发展,使得科幻作品的多维幻想获得了强有力的现实支撑,从而保障了这些文化形象和作品的有效呈现和传播。

    中国科幻应坚持用中国人的叙事模式和思维方式讲故事,在巨大危机灾难面前,传达中国式的人文情怀,表达中国式的情感与民族精神,展现中国的精神力量,在科幻中体味历史的真实与命运的沧桑,并反思这一历史发展进程的危险性,进而思考人类的未来之路。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中,每一次危机到来之时,影片展现的社会组织状态都与西方有着差异。虽然跟国外的科幻灾难或未来前景电影故事中面对着同样的问题,但中国方法的介入,给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不同的方案。人类的现行秩序,需要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危机面前有差异,而越是差异的,越是有创造性的。

    扎根中华文化,守正前瞻,是中国文学的生命力所在。科幻是文学嬗变中应变的先锋,新时代的科幻文学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论基石,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激活者,也是世界性知识体系中的积极借鉴者和洞察者。就此而言,未来中国科幻文学必须用好守正创新这把金钥匙,而与科幻文学相互赋能的科幻电影也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电影产业绽放芳华,进而推动高质量文化产业发展,助力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摘编自赵徐州  孙美娟《科幻艺术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中国社会科学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科幻现实主义即以立体的视角把握物理、具象、实在层面和虚拟、数据、非人类、精神等维度的现实,用筑梦、想象、求变意识来反映未来。 B . 使人印象深刻的科学元素和想象,对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创伤、抚慰和对生命意义追寻等内容的表现让刘慈欣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科幻作家。 C . 《流浪地球2》有着与西方崇尚流浪冒险精神的文化不同的家园情怀,这种“中国想象”“中国思维”“中国方案”有助于其成功出圈。 D . 以《流浪地球》为范例的中国科幻应用自己的叙述模式和思维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分析了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为科幻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勃兴提供的现实支撑。 B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中国古代神话典籍及其蕴含的宇宙观、价值观、伦理观为中国科幻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 C . 中国科幻使人回归心灵的故乡,在对自我之根的不懈追求中,思考人的存在本身,探究人的本质,揭示人和宇宙的关系等。 D .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方法的介入给科幻灾难或未来前景电影故事中出现的同样问题提供了更多解决方案。
    3. (3) 下列科幻作品内容不能体现科幻现实主义“揭示人和宇宙关系”这一文化维度的一项是(   )
      A . 《三体3:死神永生》中程心与关一帆探讨宇宙降维的真相,而超乎一切之上的力量要求宇宙归零重生,最后两人在小宇宙中短暂居住后重新进入大宇宙生活。 B . 《微纪元》中的先行者最后驾驶飞船回归地球,自认为是宇宙中的最后一个人,但之后他发现,人类并没有灭绝,而是以另一种方式继续生活着。 C . 《超新星纪元》中一颗超新星的爆发,使人类普遍患上了辐射病,一年后世界上只剩下孩子,孩子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建立起超新星纪元最初的新秩序。 D . 《全频带阻塞干扰》中俄军为抵挡北约军队的高科技电子制导武器,制造了一场阻塞所有电子频带的电磁干扰,最终两军士兵以最原始的方式展开了战斗。
    4. (4) 科幻作家刘慈欣认为“科幻不是一种消闲文学,甚至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她是一种信仰,是人类创造美好未来宏大努力的一部分”,请结合材料二对这句话加以分析。
    5. (5) 如何促进中国科幻文学艺术的长足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